第 5 页,共 329 页« 最新...34567...最旧 »

社交能力 情绪智能(六)

社交能力

情绪智能()

 

       2007年一位母亲打电话找到我,抱怨湾区声誉良好的Pleasanton学校不以学习为主,挑剔她天才儿子的社交能力。孩子刚五岁,已经可以 读<<水浒传>>,曾在中文识字比赛中获头奖,记忆力的超常可见一斑。可一入公立学校kindergarten几个月,老师就反复告诉家长,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能力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建议接受社交小组训练。这位母亲振振有辞,“学校不是学习的地方吗?成绩好就好了,管什么社交能力呢?”耐心解释也法说通:美国强调学校教育是为成人世界做准备,与人交往不但是职场必备的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到人的幸福感,所以是小学教育大纲里和学业同等重要的成分。她拒绝了我去学校观察一下孩子的建议,坚持认为是学校的偏见,而且执意要搬家到San Jose市著名的私立学校 Harker附近,因为那里入学要给智商测试,130以上(top 2%)才考虑录取,应该更重视学业吧。从我这里得不到共鸣,这位母亲挂了电话。

 

       半年多后我又接到她的电话,语气更加凝重。原来孩子顺利地进入Harker后没几周,老师提出同样的问题:与同伴交往的能力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建议接受特殊服务。这位母亲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超强的记忆力在学校不受重视,非要让孩子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呢?

 

    社交能力是情绪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生的成功很关键它帮助我们判断是非,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的选择,与人合作。很多教育心理研究表明,优良的社交能力和孩子的学业表现课外活动的成功相关。

 

    孩子在社交方面的天生资质大相径庭。比如大卫,六七个月时,脖子刚转灵活,我抱着他看报纸的时候,就本能地知道要想得到妈妈的注意力,只要把他的脸转到我的脸面前,目光能对视就好了。别小看这个动作,eye contact joint attention 可是人际交流的基础。大点儿后大卫果然善于察言观色,一岁半时就知道在哥哥做错事受到保姆责备时,脸上堆满微笑去讨好她,被保姆称为“小人精”。

 

     威廉就截然相反了。两岁半时入幼稚园,老师不到一个月就吞吞吐吐,旁敲侧击地问我有没有听说过自闭症(Autism)。我客气地告诉她我的工作就包括测评加诊断自闭症,并帮这些孩子制 作治疗计划,有什么担心请直接告诉我。老师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当时我也发现威廉有许多自闭症的征兆:比如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叫他的名字一半以上的 时间没反应,和人讲话时目光的交流时有时无,对周围的小朋友视而不见,从不表现任何与同伴交往的兴趣。两岁的孩子是平行玩耍 (parallel play) 为主,并排坐在一起但各玩儿各的都属正常。但四岁以后,孩子社交情绪和能力快速发展,绝大多数可以移情(empathy),开始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同伴之间可以合作游戏(cooperative play),互动地玩耍,更复杂的情绪,比如嫉妒等也同时开始逐步成熟。威廉的不足到了大班就更明显了。

 
     社交能力和单纯的“外向”不是一回事。美国比较流行的 Stop and Talk 课程把它分为四类:

1. 基本技能(Survival skills),比如专心听讲,遵守指令, 为自己辩解,等

2.人际交往技能 (Interpersonal skills),比如分享,得到允许,加入团队活动,等待轮到自己,

3. 解决问题技能 (Problem-solving skills),比如请求帮助,道歉,接受后果,决定该做什么,等

4. 解决冲突技能 (Conflict resolution skills),比如怎样面对指责,挫折,失败,霸凌(Bullying),同伴压力 等。

 

     威廉的“人际交往技能 在五岁前的发展确实远远低于同龄人,如果这种缺陷同时还伴有语言发展(包括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的迟缓和固定的行为方式(比如玩具一定要放在一个地方,换个位置就会发脾气), 那就确实有自闭症的担心了。当时我可以放心的地方是威廉理解力很强,词汇量和表达能力正常,思维逻辑性强,可以为自己据理力争,对老师讲故事等活动也很专 心。另外,他虽然很少主动找小朋友玩,但全班孩子的名字记得很清,见到他们的家长也能正确对上号儿,并不是完全封锁在自己的世界里。

 

    篇头的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完全没必要产生这么强的抵触情绪,因为只要没有病理的原因,绝大多数孩子会随着年龄慢慢发展自己的社交能力。很多孩子在和同伴相处时慢热(slow to warm up),但只要她/他们观察力强,比如清楚地告诉你班里谁最受欢迎,谁最胆小等。虽然不会一下子就找到朋友,长远来看不会有特别的社交困难。进了公立学校的前两年表面上并看不出威廉社交发展的迟缓,因为他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比如棒球和象棋队,和同伴都是谈笑风生。但他实际上对友谊的理解还是落后,比如对“好朋友”没概念,也并不在乎。好在二年级出现了一位和他兴趣爱好相似的男生,两人班空儿形影不离,这种友情确实让威廉每天对上学更向往,常常很骄傲地提到他“best friend”如何如何。有一次这位男生还为他打抱不平,更让威廉尝到有“朋友”的甜头儿。

 

    宾大(UPenn)心理系教授,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先锋,Dr. Martin Seligman 2003年在<<Authentic Happiness>>一书中总结三十几年对幸福的研究,发现充实的社交生活(rich social network)个与幸福相关的因素之一。这一点在我工作的学校,特别是初中和高中,屡见不鲜。比如初中午饭时没有固定的座位,如果没有人愿意和你一起聊天儿,那在三五成群的校园里还是蛮显眼的。每年我咨询的学生共同的特点就是午饭时间一个人躲在角落,不和同学有任何目光或语言的交流。如果长期被同伴排斥,郁闷不乐的情绪影响到对学校及学习的兴趣

 

      社交技能缺失的孩子不尽相同,要找到问题的源才能对症下药。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推荐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不了解社交常识(lack of knowledge) 这种情况在幼稚园到小学比较多,比如看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经允许就去拿。

 

    社交常识缺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反复讲解,演示并练习而获得。比如有Asperger’s Syndrome的学生(很多人称它作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他们智力都很正常,很多甚至超强,但正常发育的孩子可以轻易观察学习来的社交常识,象是讲话时要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保持目光对视等,对这些孩子都要逐步学起。他们谈话只是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看不懂肢体语言,听不到语调/语气的变化,听谚语等字面后的意思困难,还有社交判断能力弱,(比如混淆别人是善意的玩笑还是真正在讥笑),这就一定需要专业人士辅导,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如果从学前期就开始一致的社交训练,到初中和高中时这些孩子里有一部分已经可以彬彬有礼,基本的人际交流完全没有问题了。

 

    最难学习的是更高层次的社交能力,比如empathy,共鸣心,感受到周围人的情绪,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记得大卫走路不稳时威廉快四岁了,刚开始的时候弟弟摔倒,威廉没反应,后来重复多了他会马上问“Are you okay?”我刚想说他有进步,谁知有一次弟弟摔倒时,威廉问完“Are you okay?”后又问了我一句“Am I suppose to feel sad?(我应该感到悲伤吗?) 让我差点儿没当场哭出来交往的语言方式可以教,内心的情绪反应和共鸣心确实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练习。比如平时多提醒他们注意观察家人和朋友的喜好,生日时可以投人所好,挑选特别的礼物。有很多训练社交能力的书,象Carol GraySocial Story Book/DVD,也很方便在家里讨论练习。如果经过父母的多方努力孩子还是进步不明显,那就要咨询专业人士了。

 

2。知道该怎么做但因自控能力差而做不到 (performance deficits despite knowledge): 比如孩子知道上课发言之前该举手,但到时候会忘记


    最有效的行为训练一定是侧重教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惩罚负面行为。孩子的不良社会行为是告诉父母/老师自己的缺陷在哪里,一定要教他们正确行为的同时,及时表扬他们的应用,才能提高正确行为发生的机率。如果每次发言前做到先举手就得到老师的表扬,坚持下去,会提高举手的频率。

 

3知道该怎么做但因强度不够而不成功 (fluency deficits: not to a sufficient degree or level of strength) 比如孩子学过面对霸凌该怎么办但因为缺乏练习或反馈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反抗。


      比如孩子打闹过头的行为常出现在班空(recess)时间,把这些孩子罚坐板凳,失去玩儿的机会远远不如采取象Power of Play等干预方法(UC Santa Barbara 心理学教授 Dr. Shane Jimerson 为小学设计的减少霸凌的方法),在操场上监督孩子的成人(yard duty)组织做游戏,这样孩子玩儿得有意义,学到并经常练习如何等待,take turns等,同时大大减少了违行为。

 

4。内在或环境的原因干扰孩子把已知的社交技能正常发挥出来 (Due to competing skill deficits or behaviors), 比如焦虑会让孩子在社交场合太紧张等。


    环境的因素在社交能力学习的过程中确实很重要夫妻之间相互尊敬爱护,家里经常高朋满座,邻里关系良好,孩子耳濡目染,与人交往也会得心应手。相反,在学校常打架的孩子,十有八九在家里有挨打的经历或见过家庭暴力,才会用同样的方式来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同样,如果老师管理课堂纪律不善,班上违行为一定多


    另外,很多社交问题和孩子内在的个性和能力偏向等也有关系。威廉在两岁到四岁间对同伴没兴趣的很大原因是他对更抽象的符号和图形等从小就很专著。比如,两三岁的孩子到教室会先注意到老师和同学,他会先看墙上贴的字。三四岁的孩子假想玩耍(pretend play)最丰富时,他只会追着我给他出数学题。这也是当时给他安排playdate没 有任何效果的原因,因为把小朋友请到家里来一对一,他也很少搭理人家。同龄人喜欢的玩具对他没兴趣,而他喜欢的,比如两岁时着迷的美国地图拼图,对大多同 龄孩子又太枯燥。对这样的孩子就不如等到大一些后,找到他和同龄人共同感兴趣的活动,在自然的环境中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高中,多样的俱乐部,球队社团为孩子提供各种发挥自己特长和发展兴趣的机会,既锻炼了领导和交流能力也增加了校园生活的色彩,一举两得。

 

    我曾经工作的一位八年级男生,小时候发音有困难,口齿不清,连年接受speech训练还是没有除根。小学时有不懂事的同学嘲笑过他,让他养成除非万不得已,在人前尽量不讲话的习惯。到初中时已经在校园里很孤僻了。他告诉我,有什么要求小组合作的作业,同学们都不愿找他。就算老师强制把他安排在一个小组里,其他组员也会委婉地拒绝他参加周末进行的小组工作,只是把他的名字加到project上 而已。后来父母在校外给他报名参加篮球夏令营,不但让他在打球的过程中认识了几位同校的学生,也让这些同学见识到他勇敢的一面。从此在午饭时间,他不再孤 独地一个人躲在图书馆看书,而是饭后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融入热闹的校园生活。同时,篮球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他在班上开始发言,让同学们刮目相看。上学,不再是一种折磨。

 

    真正的社交障碍机率比较小,大约150个左右孩子里才会有一位自闭症(autism)患者,这种交流,行为等发展的障碍后天培养需要很多努力,效果还不敢保证。有几位患有Asperger’s Syndrome的孩子,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为他们做过全面测评,智商非常高,词汇量也很大,但人际交流固定在自己的爱好上,无法与同学正常沟通。9年后在高中为他们复测,虽然社交常规上有进步,但还是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问题。


    包括威廉,我也看到他在人际交往上的应变能力等永远都不会象大卫一样八面玲珑。但只要威廉这样的孩子上大学之前能通过反复提醒/练习/鼓励等学会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不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就可以了。象我先生和他的几位MIT同学,都不是见面熟,朋友圈很小,但个个在工作中的交流都没问题,还是谈判合同高手。听到某Google电脑工程奇才不会在买车时讲价,但至少他可以按时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吧。

 

    家长如果连基本社交能力的培养都不重视,那对孩子的影响就大了。我工作的高中几次出现学生凭高分和得奖等条件被名牌大学录取,却在面试中从肢体语言等各方面显示出不自信,不成熟,最终被取消入学资格,让人扼腕。

 

    因为社交技能和学校安全的相关,很多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这方面的发展。以下主题的小组训练逐渐普遍,如有需要,家长可以参考本地学校的资源为孩子选择

 制怒 Anger management

 解决冲突 Social problem solving

 抵制同伴压力 Peer resistance skills

 主动倾听 Active listening

 有效交流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提高对异议的接受 Increased acceptance and tolerance of diverse groups

 

     有些教育界人士,包括我工作过的一位校长,过于强调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位校长常常斩钉截铁地说:“Junior High is all about social! 很多初中每月安排一次全校性的social activity,高中更是每年几次大型舞会,为校园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认识到它的重要很好,但太过也没必要。见过很多生,特别是到了高中后,把社交生活当成首要任务,边做作业边上Facebook或其它社交网站和朋友聊天,三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要花上六个小时还不一定做得好。毕竟,学校最大的作用之一是为一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社交能力的培养为孩子的未来锦上添花,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花”的作用也会逊色不少。


2014 USABO 第一轮和第二轮结果

Screen Shot 2014-05-05 at 1.11.00 AM春晖教育2013-2014学年第一次筹办USABO的训练。我们一共有10位学生。(只上过一次课的不计入)全程上了为open exam开的每一堂课的有9位学生。有一位只上了部分。一共有5个学生qualified semifinalists。其中一位9年级,两位10年级,两位11年级。其中一位11年级的同学是在新泽西州,用视频教学。 Continue reading


Fremont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消息来源:

老中地方新闻报

  Fremont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Fremont城禁止銷售、擁有和使用任何煙花爆竹。禁令涵蓋在其他一些城市屬於合法的“安全和合理”煙花爆竹品種。該項禁令 自1986年生效,在減少煙花爆竹引起的傷害、野​​外和建築物火災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每週任何一天的上午8點到下午8點之間,社區成員可以將煙花爆竹 送到任何一個消防站處理。如果沒有工作人員在場接收,請不要留下煙花爆竹。城市消防人員和警察力量將在高峰時期在城市巡邏,保持對煙花爆竹燃放的高度警 惕。燃放煙花爆竹將會遭到沒收和傳訊的處理。更多信息,聯絡消防副隊長Amiel Thurston(510) 494-4213.

 

 


4/25/15 如何发掘艺术天分,成功准备艺术作品集

Brian在申请UCLA的自画像

从GPA和SAT上看,Brian在他的高中是个极为普通的亚裔学生。从他憨厚的表情,他也是一位极为平常的学生。他上初中的Art课时,才意识到自己喜欢艺术。9年级的选课,因为知道很难选到最热门的Art I,他学的是drafting。到11年级,他竟然可以说服老师让他直接上Art 3的课。

他从11年级开始准备他的Art portforlio时,还没什么主意。在完全没有私人绘画老师private art teacher的情况下,他仅仅受教于自己高中的艺术老师,完成了有创意的作品集,以至于得到了所有他所申请的艺术院校的录取。 Continue reading


黄石公园旅游的几点建议

接下来不久又有朋友们要去黄石公园,点滴心得供参考。

 

1. 带个好相机加一个望远镜,象熊,elk 之类的动物多在远远的山坡上,树林里,肉眼看起来费劲,一般的相机找出来也很难辨认。

2.寻找动物要有勤快,耐心。早晨和傍晚是最容易碰到动物的时候,中午太热,估计它们都猫在哪儿避暑呢。两次看见黑熊 和狼都是在上午十点多的样子,那只照片中的棕熊是在下午五六点左右遇到的,不知它到哪儿去dinner. 鹿群也是傍晚在河滩吃草,不怕人。黄石公园很大,我们先从南门玩儿到西门,第二天从西门转的北门,第三天从北门挪到东门,几乎转了一圈,看到动物的机会就大得多。

3.随身必带sun screen and insect repellent, 黄石公园的太阳真厉害,蚊子的种类之多,盯人水平均是世界一流。隔着衣服就能咬你十几,二十个包。 咬完后好几天又痒又肿。

4. 千万别带一大堆厚衣服,黄石热的要死。出发前听说黄石公园冷得很,每人带了一套长衣长裤,根本就没穿过。据当地人说五月底,湖还是冰封的,山里的气候说变就变,我们去时已烈日炎炎。短衣短裤还显热。看旅游车上下来得的同胞,人人都春秋打扮,挥汗如雨,真是导游的失职。雷阵雨是常有的,一件尼龙雨衣没准儿有用。

5.下面是黄石公园十大最值得去的地方,我们去的比这还多得多,只要想看得,就停车。

1.  Old Faithful Geyser and Upper Geyser Basin
2.  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

3.  Hayden Valley
4.  Mammoth Hot Springs
5.  Yellowstone Lake
6.  Norris Geyser Basin
7.  Lamar Valley
8.  Tower Fall
9.  Lower Geyser Basin / Fountain Paint Pots
10.  West Thumb Geyser Basin

 


「成长花絮:女儿制作的刮板作品熊猫选送年度画展」

 

 
From artshow2011

几周前,美术课老师把甜甜制作的熊猫刮板画(scratch board)选送到Fremont联合学区第31届年度画展。在几乎没有任何正规美术训练的背景下,今年第一次修公共美术课就有作品选送画展,成绩相当不俗。我们参观了画展,制作了配乐录像和幻灯,留做纪念。



这幅栩栩如生毫发毕现的熊猫刮板画,最能反映孩子对美术的天赋与耐心。孩子一旦画上什么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一种死磕到底、画不惊人誓不休的劲头。我们一方面鼓励她保持自己的爱好,为她骄傲,但是,也很替她担心。因为现在的功课紧,作业和考试多,对任何东西的痴迷,最后牺牲的都是本来就严重不足的睡眠时间,最终是对健康的损害。就说这幅熊猫,甜甜在细节上的专注几乎走火入魔,有时候似乎进入了死循环。我们劝她马虎点儿,完成关键部位鼻子眼睛和面部神态以后,其他部分可以马虎一些。特别是那些竹子只是陪衬,没必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可甜甜的脾气哪里听劝,没日没夜在上面做功夫,终于精雕细刻而成。

请欣赏下面的幻灯和录像。




联合学区的年度画展设在一家代售鲜花和美术作品的 Sunnyvale 美术画廊里面。选送的都是高中美术老师从学生作业里挑选出来的优秀作品。虽然是学生的学画作品,里面散发出来的朝气、才华、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是令人印象深刻,感觉里面一定会诞生未来的美术大师。

总体上看,我个人感觉,甜甜参展的熊猫只能算中游之作。至少有一半的作品好过女儿的杰作,或者以创意匠心见长,或者以美术功力取胜。说到耐心,有些作品非常力可为。譬如那件用千百个瓶装水的瓶子剪切而成的公主裙,看上去非常典雅,谁能想到原来就是普普通通的塑料瓶子拼接出来的,除了创意和手巧,得需要多大的毅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YSOuFY7Lsw

背景音乐:At the beginning by Richard Marx & Donna Lewis

http://en.wikipedia.org/wiki/At_the_Beginning

国内土豆网视频在: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aTdp4CdSOg/
 
大家都说要根据特长来发掘孩子的爱好,其实并不容易。很长时间,我们以为舞蹈更适合女孩子的形体训练,在舞蹈与美术之间选择了舞蹈。因为甜甜从小好动,闻乐起舞,我们一直以为她有跳舞的爱好和潜能,因此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送她上各种舞蹈班,除了坚持芭蕾外,还学过 Tap, Jazz,中国舞(新疆舞),后来还学 hip hop,直到有一天,甜甜自己意识到自己不是跳舞的材料:I have danced for years and years and I still dance like a horse. 此前,我们也发现她跳舞没跳出来,但舞蹈学校年度会演有时还让甜甜做领队,我们一度以为舞蹈可以成为她的专长呢。
 
可见,早日发现孩子的兴趣、潜能并不总是容易。现在看来,甜甜乐感不错,音乐上有些才能。她最大的兴趣其实是美术。可是因为跳舞钢琴游泳滑冰中文学校等业余活动排满了,一直没能送她上过美术班,甚感遗憾。曾经五六岁的时候,送她到家门口的一个美术班学过一个学期,当时她还没开窍,加上老师是个抽象派画家,结果孩子的兴趣激发不起来。可孩子爱画画的天性,是挡不住的,在她的课本、练习簿,甚至草稿纸上,到处都是她随笔画的各式人物宠物的素描。完全是她自己瞎画(她自己也上网找网上的美术教程或录像看),从日本动画人物开始,一画就是几个小时不挪窝,居然无师自通,越画越像回事儿。现在随便画个什么人物,三两笔,就勾勒出人物的神态来。自从上了学校的美术班一年来,每次作业都远远超出老师的要求,精益求精,画了一批很不错的画儿,包括上面这幅类似木刻的刮板画熊猫,毫发毕现,呼之欲出。我们真懊悔当年没有用美术代替舞蹈,要是一路正式跟师傅学下来,本来可以把基本功打扎实,保不准现在就是小画家了呢。
 
相关新闻链接:

我对培养孩子的拙见

 最近坛里热闹的很,都是怎样培养孩子爬藤。孩子爬上了藤,父母就算成功啦。孩子也成功啦。我却要举些例子来谈谈一个人的成功是不能用爬藤这一件事来衡量的。

到夏威夷度假时,曾经参加过一个timeshare的presentation。那salesman,Harry,感叹的对我们说起他的故事。Harry是Stanford law school毕业的,以坛上最近聊的topic,他应该算是成功的。可他说他在bay area的brother-in-law 从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却在Silicon Valley一家HiTech公司发了财,早早在四十岁左右退休享福去啦。而他退休以后还要当timeshare的salesman来贴补家用。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又怎么判断谁是成功者,谁是失败者呢?成功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是爬藤吗,是以后成为富豪吗,是快快乐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还是像mother Teresa一样把一生都奉献给帮助贫穷的人?

 2.认识一对老夫妇,上世纪五十年代从Harvard拿到博士学位。老太太还是从Radcliffe Institute 毕业的。他们因为学的是当时的尖端技术,绕了大半个地球,才在1959年辗转回到中国,想要用一身的才学报效祖国。可他们并没有受到中国政府的重用,白白浪费了他们的才学。而当时曾经在老先生手下做事的小年轻人,如今成为了TSMC的创建人。这个例子,我们又怎样判断谁是成功者,谁又是失败者呢?

所以我认为,做为父母,培养孩子的character最重要。我每次等大儿子从football practice出来,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早早出来,只有他最后出来。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声为什么。大儿子回答说,别的小朋友practice完,扔下equipment就走人,他要留在field里帮coachequipment收好。听后我很欣慰,我儿子有着兢兢业业,老老实实做人的精神。我相信,如果他以后爬不上藤,他也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再者,培养孩子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do not give up for what you’ve committed easily.  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丰富的环境里,很难体会到我们小时候所受过的苦,所以我们要花多点精力来培养孩子在这方面的素质。

总之,我认为我们做父母的,在培养孩子方面,不要忽略了孩子爬藤以外的,也有着同等重要的环节。德,智,体, 都是孩子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

 


方李邦琴 – 平安夜的私人Party

“硅谷回音”的姐妹晓瑞打电话问我平安夜怎么度过时,我正在公园遛狗。我回答她说,孩子们要参加Trinity Church的圣诞夜晚会,我和孩子他爹估计去永和超市买几个下酒菜,再来两杯老酒,在家对饮。晓瑞说,那多没意思,想不想去参加方李邦琴邀请的圣诞Party


乖 乖隆里咚,方李邦琴!名声如雷贯耳。此女中豪杰是美国著名华人企业家,社会活动家,英文报业掌门人,湾区侨界领袖。。。美国媒体称她为“钢铁的木兰花”。 我说,算了吧,我普普通通一个女人,跑那种地方去凑热闹,不合适。晓瑞说,你去看看就知道了,这次不是官方场合的聚会,完全是她私人邀请的圣诞聚会。“你 不是喜欢照相吗?你去看看就知道了,她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古董,家私、名画、古玩,应有尽有,根本不像办公室,好像是一个文物收藏馆。不为聚会,冲着那些老 古董,你都应该去见识见识。”嗯,她说的我动了心。


为何晓瑞和方李帮琴那么熟悉呢?晓瑞告诉我,方李帮琴祖籍湖北汉川,1935年出生于在 河南郑州,11岁时随家庭迁去台湾,所以对河南有更深的感情。晓瑞和丈夫同是河南人,晓瑞的先生又曾经任河南同乡会的会长,所以他们家和方李帮琴联系很密 切,早已经算是私人朋友。晓瑞在圣诞节的平安夜让我同去参加这样的聚会,完全是出于友情。于是,我和孩子他爹一商量,他并不反对,于是,下午五点半,晓瑞 开车准时来接上我们,车上还有她自己和阿朵的儿子,一起向位于San Mateo方向、方李帮琴的办公楼飞奔而去。


方 李邦琴的办公小楼坐落在圣-马刁市的一条僻静的街上。到了那里,停车位已经找不到,我们只好停在马路边上。门口站了好些人,男人西装革履,女人裙装披肩, 比较正式但并不过于隆重,有随意的成分在其中。我松了口气,因为我可没有名人场合才穿的拖地长裙,发髻高挽。俺家老公更休闲了,人家回家就是为了过家居日 子,竟然一条西裤都没留下在家里,只好牛仔裤出席,好在我看见也有一名白人中年人和他一个德行,平衡了一下,放下了心。


走 进楼梯,墙上门上,到处都装点着圣诞的花环和彩灯。中国式的家居摆设无处不在,而西方圣诞节的点缀,让满屋子都充满着古色古香,又高贵典雅。宋朝的木质屏 风上,贝珠镶嵌,雕花红木桌椅,更显厚重沉稳,而点缀在其间的圣诞树、色彩亮丽的花卉绸带,闪闪烁烁的五彩灯饰,更是突显出欢快喜庆的浓烈节日气氛。在门 口签了到,服务人员发给每人一顶圣诞小红帽。我戴在头上,越发显得圣诞节已经不是悄悄来临,而是置身其中了。

史东和两位来自湾区的青少年交流

 

 


第 5 页,共 329 页« 最新...34567...最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