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页,共 134 页« 最新...89101112...最旧 »

健康的身体成就健康的心理

“滋养心灵的食物和进入身体的食物都应该加倍小心。”美国三位总统的密友和高级顾问Patrick Buchanan相信,健康的饮食习惯与知识养分,或者说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在当代美国社会,这种联系变得前所未有地微弱,学生们越来越多地追求即食的垃圾食品所带来的瞬间满足感。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营养对学习的影响。食物会对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行动力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三者是成功学习的最关键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睡眠和运动,可能是导致不理想在校成绩考试成绩和整体学术表现的罪魁祸首。 Continue reading


中學生叛逆? 睡眠不足後遺症 (世界新闻网)

孟小麗
January 05, 2012 11:25 AM

每年進入11月份,我們診所就變得異常繁忙,求診的家庭突然增加,一時應接不暇。主要是因為學生們第一張成績單(first marking period report card)公布,成績下降的學生家長焦急萬分,紛紛前來求助(或是應學校要求來做診斷),希望通過心理治療幫助孩子改善學習成績。9月份剛開學,學生們面 臨升初中或高中的適應期,成績小幅下降尚屬正常。但為什麼有些同學持續性地表現出成績下降,自尊心受挫,甚至出現憂鬱症、焦慮症,甚至更嚴重的精神疾病 呢?

今年14歲的艾米聰明伶俐,多才多藝,棋琴書畫俱佳。初中時平均成績為94分,沒有參加任何補習班就輕而易舉地考入紐約布朗士科技高中。高中的第一學期,艾米遇到的挑戰是充滿競爭的環境,優秀學生比比皆是,她發現自己各方面並不是「最棒的」。

Continue reading


如何帮助孩子控制怒气[莫世淳]

莫世淳

大家都知道發脾氣不好,但怒氣是七情之一,不是一句「不要發脾氣」就能打發掉。很多成年人都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何況是孩子?

學習處理怒氣,要從小開始。尤其在孩子六歲以前,一般都會用哭鬧來表達負面的情緒。不管餓了、疲倦、生病、受傷、不高興等,因他們不會用言語表達,只能用大哭大鬧表達不安。要是父母不了解,嫌他們吵鬧,自己先發脾氣,以責罵、恐嚇、懲罰等方式來強逼兒女就範,便會誤導兒女,以為發怒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另一方面,孩子吵鬧的原因沒有處理好,他們心裡的惶惑和忿怒可能會越積越深,到青少年階段若還沒得到解決,發起脾氣來更不可收拾。我輔導過一個家庭,父母投訴女兒不但不聽話,還反其道而行,要父母聽她話,否則便摔東西,摔傢具,把父母嚇壞了,又不敢報警,怕她有不良記錄,影響一生。真是用心良苦,卻無能為力。

俗話說病從淺中醫,怒氣也一樣,若能從小訓練孩子正確地處理怒氣,幫助他們養成好的習慣,將來便省卻很多不必要的煩惱。以下是一些實際的建議:

一、正面教育,防患未然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愛他們,又要讓他們知道該做些甚麼事,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我外孫兩歲,就已經知道媽媽要他吃飯時坐在他自己的椅子上,也知道媽媽要他玩完玩具後放回原處。如果孩子做對了,就要誇獎他,這樣比做錯事時罵他更管用。何必弄到雙方都不愉快?

二、不湊熱鬧

要了解孩子,有時孩子無理吵鬧時,父母如清楚知道的確是沒甚麼事,就不要理他,讓他自覺沒趣而停下來。要是孩子一吵,父母就抱他,呵護他,聽他,以後他就會用這方法控制父母,使父母就範。

Continue reading


[文学城]当妈的反思

 当妈的反思 (南山碧竹)

想写一篇反思,对孩子教育的反思。一是自己的一种习惯,二是也许对别人有借鉴之用。

儿子毕业了找了理想的工作了,成熟,沉稳,积极,进取。我和他爸爸说,我怎么觉着儿子所有这些优点,没有一个是咱教育的成果呢?得到的回应是~~赞同。

周末,和儿子聊天,让儿子回忆,什么事让你变成今天的你?什么事是对你影响大的事情?他回忆说,高中时,自己就是个混混。不知努力,也不想努力。大一, 和高中常不多。大二,开始做学生会的头头,又要打工,时间不够,不得不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事情,合理的目标,适当的计划,有效率的行动,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做的一切,并随时调整。列出不满意自己的几条,逐一给自己定出改进的方法,随后,又跟进自我检验成果。大三,开始锻炼举重。这时,严格的自律,百分之一百的投入变成为了最重要的东西。半年之后,身体上的强壮,让他意识到,自己其实有比自己能想到的大得多的潜能,只是不够努力,不够刻苦。 从锻炼中,让他养成了百分之百的立刻专著的习惯(不然就受伤),他才发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这份全力以赴的专著和自律。这是他从锻炼里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这个从小挑食,对美食极敏感的孩子,变成了每顿都严格按营养进食的习惯。 严格的锻炼程序,让我都觉得太苦。但那份自律是让自己自愧不如的。我问,现在对待你的工作也是这份态度?他说,当然!

Continue reading


虎媽之歌 The Mom Song 附中文字幕, 笑死人了

星期日, 01/20/2013 – 00:10 — Helen H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Cgihsy-U2Q

 

———————————————————————————-

看来哪里的妈妈都一样啊

— hotchili


《親子話題》虎媽可讚羊媽也成功

《親子話題》虎媽可讚羊媽也成功
文、圖/何美惠
January 29, 2012 06:30 AM
作者夫婦和四個孩子的家庭照。

去年在華爾街日報讀到「虎媽的戰歌」一書的節錄時,我的第一個感想是:「哇!這是華人媽媽的教養方法嗎?」果然,這篇文章馬上引起論戰,該書也成了暢銷 書。前陣又讀到「虎媽」為自己嚴厲的教育方法的新辯解,說這種教育方法可以訓練子女獨立,對五到十二歲小孩比較有效。也宣稱這方法不適用於中國的社會,自 己對上大學的「虎女」已完全放手。虎媽似乎已走上「修正主義」之路。

蔡美兒對美國的教育環境和自己的孩子承受風雨的能力沒信心,怕孩子受不良的影 響,所以兩個孩子從小每天的生活細節,都在她的安排和控制之下,虎媽這種巨細靡遺的教養方法,可稱之為「圈養」,最新的企業管理名詞叫微觀管理 (micro-management)。她的成就非凡,兩個孩子都上長春藤盟校,音樂造詣高到可以在國家音樂廳表演。她的這些成就,我只能讚嘆,但絕不鼓 勵人人跟風。

虎媽在文章中還以剛去世不久的蘋果創辦人喬布斯(Steve Jobs)為例,說虎媽的教育就是要訓練像喬布斯那種特別努力、有衝勁、和毅力的人。我很尊敬喬布斯,他的成就無人能比。但虎媽顯然不了解,喬布斯不是虎 媽養出來的。他被親生父母拋棄,由一對沒受過什麼教育的夫婦收養。為此,他一直到死都不原諒、也不認自己的親生父親。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期是很悲慘的,大學 也因為沒錢而休學,但他還是留在學校旁聽,他沒拿到學位,但他免費學到他想學的知識,例如書法之美,對他注意電腦的文字美感有很大的幫助。他經過很長的心 理掙扎和流浪,最後靠佛教來放空自己,也用迷幻藥來紓解自己,才穩定了人生之路。

Continue reading


不要看到孩子的才华被埋没 — FM92.3嘉宾随想

       有关如何争取一个公正的大学录取问题,随着近来的一些诉讼案子和“平权法案”的又一次出笼,被炒的沸沸扬扬。

       在大家积极签名,呼吁的同时,我们也有机会在电台和听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由于时间太紧,感觉上还是没有办法畅所欲言,但大家一致的认同:要发出我们的声音,要让有关的部门看到,针对亚裔的“高门槛”的确不公。改革需要时间,在大家努力的同时,我们更推崇努力把握机会,因为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培养孩子有一个好的心态,面临困境,勇敢踏实地走出自己的每一步;积极融入美国社会,贡献和回馈社会。真的不要看到孩子的才华被埋没。


共同核心课程下的学习小贴士

2010年,州立共同核心标准计画发布,意在保证所有美国公立学校学生在幼稚园到12年级的求学过程中学习到应有的技能和知识,为他们将来的大学及职业生涯做良好的准备。此标准之前,每个州实行的都是自己的计画。这导致了州与州之间的不平等与标准不一,学校和企业在评估毕业生水准上也颇为困难。目前为止,有45个州参与了这一计画,尚未参与的几个州分别为阿拉斯加州(Alaska),波多黎各州(Puerto Rico),德克萨斯州(Texas),内布拉斯加州(Oklahoma),内布拉斯加(Nebraska),明尼苏达州(Minnesota),印第安那州(Indiana),以及弗吉尼亚州(Virginia)。

很多学生还在慢慢习惯共同核心的概念。我九年级的学生告诉我说觉得这是个任重道远的过程,而且目前让人颇为困惑。共同核心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然而结果有时候总是与最初的设想有出入。鉴于共同核心已是现下趋势,我给学生们提了一些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

  1. 仔细阅读全文 — 这要求学生如果想正确回答问题的话,需要摒弃那些对话题先入为主的概念。问题设置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迷惑学生,而是要测试他们利用文章所提供的论据思考问题的能力。
  2. 正确理解问题 — 很多时候问题没有答对是因为学生并没有理解问题本身。所以他们应该学会将问题准确转化成平易简单的语言,然后再来分析作答。
  3. 说明思考的过程 — 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应该使用线性思考的方式,开篇先解释问题本身,找到解决方法的切入点。展开问题时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4. 抽象且量化性进行思考 — 要解决问题,学生要能够运用各种概念,构成并理解事物的特性或模式。在经过一系列观察后,能够得出逻辑性结论,比如做出某种假设再加以验证。
  5. 利用结构 — 数学问题通常多包含模式。学生应该注意去辨别其中所含的某种模式或者结构。一旦模式被破解,那些复杂的运算式就显得直白而简单了。

美国酷小孩的“种姓制” (转载)

美国酷小孩的种姓制(转载)

“你才考3分,没我酷。”

“你2分?太酷了!”

Yeaaaah!!!”

这是两个中学生间的对话。酷不酷,是美国校园文化的头等大事。成为所谓的酷小孩,即cool kid,几乎是每个中小学生的愿望。

什么样的孩子堪称酷?

首先要不爱学习,爱读书学习的都是nerd(书呆子), 成绩再一好,就是tutor’s pet(老师的宠物)。所以学生尽可以爱各种文体项目(智力项目除外),但绝对不能爱学习,至少要装得不爱。

其次要有强烈的性意识。十三四岁开始,女孩子化妆,涂指甲油,烫头发。男生嘛,发育晚点,那就穿得嘻哈些,跟高年级的姐姐们谈个三天的小恋爱,没事再练练肌肉。

如果还能偷偷沾点毒品,就酷毙了。

著名的酷小孩文艺作品,远的有塞林格《麦田守望者》,已经烂熟人心,近的有加拿大电影《朱诺》,十五六岁就能理直气壮生孩子,还把收养孩子的精英阶层教育感化。

女儿跟我说:如果爱学习,又不幸戴了眼镜,还参加个倒霉催的象棋俱乐部,那中学六年,基本就毁了。我说,能进象棋俱乐部的,都是天才。小孩斩钉截铁道:那不酷!

比 不酷更悲惨的是被孤立。服装品牌是GAP还是“Forever 21”?三顿饭跟谁在一桌吃?有没有看最新的电影《饥饿游戏2》?听不听Justin Bieber? 张三是不是又和李四好上了?下个周五的派对聊什么话题?指甲油攒了多少种颜色?美国学生异常在乎这些问题;如果你不感兴趣,无法加入谈话,就证明你是学校 里的“贱民”,不可碰触。而那些漂亮会化妆的女生,或者橄榄球校队的男生,才是popular。如果他们脑子也灵活,零花钱再多一些,动不动就请全校同学 看场电影或者吃份炸鸡,那简直就是印度种姓制里的婆罗门。女儿很欣赏几个“不酷”的nerd,觉得他们的谈话既风趣又有深度,很想和他们在一桌吃饭,但马 上跟她要好的几个同学就警告:如果你去找nerd玩,就会被传染,我们就不会再来找你。语气之严肃,就像不准去找麻风病人玩,吓得女儿马上就不敢。

历来以学习为第一任务的中国学生,很难一开始就适应这种文化。这种不适应远远超过常言所说的文化休克,成为一种被同类抛弃的孤独感和羞耻感。

岂止华人家长,即便是正常的美国人,也被孩子们的青春期文化震得七荤八素。女儿的校长,每次训话的主题大致都是不要当酷小孩,要爱学习,跟中国校长的苦口婆心不分伯仲。学校有严格的服装要求,学术要求,甚至不允许成立美国最流行的啦啦队,但“酷”还是所有学生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让人闹不清他们只是喜欢cool这个词的发音还是真的有让他们为之一振的东西。

孩 子们当然知道,学校里最酷的男生,往往最终只当了卡车司机;而最酷的女生,往往也不过上个社区大学;倒是象棋俱乐部的nerd们,变成比尔盖茨或者扎克伯 格,但现阶段孩子们被这种扮酷文化裹挟的压力无比巨大。美国青少年中特有的peer pressure,即同侪压力,会毫不留情地给那些融入不顺或不愿融入者一律钉上耻辱的标签。原来,在最强调个性自由的美国,很多人会在中学度过一段由酷 文化一统天下,反而并不鼓励个性发展的校园生活。

扮 酷大概是拜青春期荷尔蒙的过度分泌所赐。未成年的孩子们尚未获得真正的权利,但美国文化中强烈的独立和个性意识,包括消费主义的泛滥,又驱使他们在由成人 规划好的世界里迂回行使自己的权利。孩子们以成年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自己创造了一个社交天地,在其间互相评价判、互相竞争,建立各自的“江湖地位”,用 微妙的标准,残忍地把自己小世界里的人分出了高低贵贱,最高贵的当然就是所谓酷小孩。那些认为电视剧Gossip Girl不过是夸张肥皂剧的人,来美国,看看,就知道,剧中的情节真写实——因为人种的关系,白人小女孩十四五岁已经发育得非常好,前挺后撅、娇嫩鲜艳,几乎是她们一生中最美丽的阶段。但在我看来,她们太看重这个阶段了。

 


第 10 页,共 134 页« 最新...89101112...最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