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大学助学金申请的迷思

关于申请大学的助学金,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让人沮丧的信息,比如:学生助学贷款就是个定时炸弹,没事儿别去碰它;那张联邦政府学生财政援助的申请表格简直麻烦至极(Free Application for Federal Student Aid, FAFSA);而大学内部的助学金计划又似乎没有审批准则,忙乎到头可能一场空。于是,学生和家长们变得纠结,该索性放弃申请?还是大费周章努力一把?
我们不妨揭开大学生助学金申请的迷思,看看是否真如外界流传的那般让人泄气?
迷思一:申请助学金将影响被录取的机率吗?
不一定!
大学招生,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课外活动情况,而不是支付学费的能力。即使是那些将学生的财政状况列入录取考量因素的学校,也只会针对边缘学生做财政状况审查。什么是边缘学生?就是那些轮后名册里的,或是转学的,又或是外国学生。 如果想确保录取过程完全不涉及家庭财政状况,可以申请本州的公立大学或者最有名的私立院校(”need-blind” admission policy)。毋需过虑,只要家里经济吃紧,就应该申请学生财政援助。
迷思二:学校承诺提供助学金,就可以无债一身轻?
并非如此!
实际上,一些学生助学贷款也被视为助学金。例如联邦政府直接资助贷款,在就学期间、还款宽限期甚至学业延期期间,学生可以享受免息贷款。虽说政府的借贷条款比自由市场要宽松,无需信用纪录调查、入息审查和抵押,但如果不想因上大学而债务缠身,还是及早储备大学教育基金,选择学费分期付款,或者申请能够为你提供入学奖学金的学校,还可以考虑申请提供无贷款助学金的学校(”no loan” financial aid policy) ,如哈佛,耶鲁和加州大学系统。
迷思三:只有优异生才能获得优异生援助?
答案是否定的。
一般情况而言,优异生援助是提供给拥有突出的SAT、GPA成绩的学生。不过,学校为了吸引她想要的学生,也会使出奇招。只要你具备吸引学校的特征,比如体育特长、艺术天分、少数族裔,又或是报读冷门专业,都有可能获得这类援助。如何彰显自己的特点,让自己可以从众多申请者中突围,值得好好思考。话说回来,也有可能只有寥寥几个学生提交了申请,于是获奖率就大大提高。不妨硬着头皮尝试申请FAFSA。
迷思四:学校申请助学金只是为了将你拒之门外?
不是的!
应该这么说,很多学校都没有充裕的资金可以满足所有在校生的财政需求。因此,学校会有选择性地提供助学金。如上面所说,学校愿意提供优厚的待遇以争取她想要的学生;学校也会以“未能提供助学金”为由,拒绝那些可录取可不录取的学生。再次重申,选择一所你能够表现出众的学校,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这样可以最大化地获取好待遇。另外一个选择是,申请那些承诺百分之百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助学金的学校,至少在你的志愿表上保留一所让你没有财政负担的学校。
迷思五:高收入家庭与政府资助无缘?
非也!
虽然联邦政府主力为财政有压力的学生提供援助,但也为高收入家庭提供联邦税收减免。当中最具吸引力的计划是美国机会税收抵免(American Opportunity Tax Credit)。对于年收入超过18万美元并有子女正接受本科教育的家庭,每年可以获得最高2500美元的税收减免。 另外,联邦政府非直接资助贷款对学生的家庭入息水平没有限制。
迷思六:半斤八两,借多少还多少?
现实并非这么美好。
联邦政府的教育贷款看似比自由市场人性化一些,设置了还款与收入比例(每月还款不超过可支配收入的10%之15%),还可以豁免贷款余额(如果就职于政府部门,十年后可以豁免贷款余额;如果是私人部门,这个期限是二十年之二十五年)。然而,贷款人只是在暂时的财政困难期才会感到还款的压力,也只有那些长期财政不佳的人才将还款拖延至豁免年限。多数的贷款人还是乖乖地尽早返还贷款。更要提醒的是,政府的政策并非贯彻一致的。政党轮替,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政策可以说变就变。恐怕有朝一日,贷款不但不会一笔勾销,反而要连本带利清算。所以,在入学以前尽可能全面地估算各种支出和费用,再选择合适的学校非常重要。
尽管现在的大学生助学金的审批过程已经较过去公开公正,但学校还会保留自身的审查和考量标准。虽然内容不公开,但学生和家长们还是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去获取信息,利用现有机制获得最大限度的教育资助。
Share the joy
  •  
  •  
  •  
  •  
  •  
  •  
  •  
  •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