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页,共 329 页« 最新...89101112...最旧 »

女儿的毕业典礼

(瞧这一家子!)

昨天,女儿的高中毕业典礼在学校的足球场隆重举行。本市的市长和议员都有参加。女儿所念的这所高中不是名校,API只有796分,不到800分。所以念藤校的在少数,大多成绩好点的最多就上最好的UC
因为学校的庆典比其他学校晚,女儿要的鲜兰花环(orchid lei),跑了三家都没买到。最后一家虽然有,因存放时间太长,已经不新鲜,女儿不想要。
 (女儿和我在学校的logo旁)
没买到花环,女儿和我都很气馁。
 
回到家,突然想起,自家有那么多鲜花,何不用自家后院的花呢?巡视了一下后院,觉得粉色剑兰和蓝色的爱情花都是不错的花环材料。没关系了,买不到新鲜花环,自己做一个得了。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花的鲜活,毕业典礼当天,我起了个大早,把花一朵朵剪下来,满满地串了两串。
为了这鲜花花环,女儿和我从东边买到西边,还没买到;从清晨六点起床采花,到一朵朵地穿针引线,折腾得够呛。没想到,去参加典礼时才发现,学校球场外,不但有好几拨人卖鲜花,也有一小摊卖兰花花环的,比商店里的新鲜,还比商店里的便宜5美金,当然比Costco的贵一倍。
(女儿去领文凭)
 
放下女儿,好不容易找到个离球场很近的车位,这才想起忘了带玫瑰花。和上次lunar show 一样,专程地买了花,却活生生地忘了带上。这次女儿还叮嘱过不要犯同样错误,结果,为了串花环,搞得我行色匆匆,还是把花忘家里了。真的是老了,岁月不饶人啊!还好有个脾气好的老公,赶紧折回家去捧花。
终于坐在了观众席上,时间还早,有点无聊,就开始搞统计。拿着庆典的小手册,数一数,到底2011级有多少学生毕业。准确数据:638人。再看学生们都考上了什么学校。统计结果:今年,女儿学校只有 1 人被斯坦福大学录取,1人进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2 去了纽约大学,1 人被杜克大学录取,却去了UC Berkeley9 人去UC Berkeley3 人去UCLA11 人去UC San Diego, 17 人去UC Davis, 7 UC Santa Barbra, 13 UC Irvine, 13 UC Santa Cruz, 2 UC Merced约有76 人进了UC
从这些数据看来,大概top 12% 学生绝大多数被UC 录取。(女儿和好友sophia)
 
女儿告诉我,我的统计数据并不准确,因为学生到底去了那所学校,如果学生本人不透露,学校是无从知道的。
美国学校特别重视尊重学生的隐私。学生的成绩是保密的,毕业后的去向也是保密的。我想,正因为学校在学生的资料料方面都采取保密政策,所以才有同学之间的和平相处,互相帮助,而不是挖空心思,互相挤对,踩着别人的尸体与泪水往上爬藤;没有这些残酷的竞争,才有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才不至于为竞争而扭曲灵魂,才不至于失去学生时代应有的纯真与欢乐;没有这些,才会有美好豆蔻年华与记忆。
(女儿和亲如兄妹的Tung)
看女儿就知道,同学间的友谊是那么的美好,同学间的帮助是如此的无私,和自己记忆中的高中对比,心里非常的感动和羡慕。
(女儿和好友Hong)
 
我女儿,因为不在美国出生,虽然11岁来美国,但英文基础还是比别人差,加上打死都不愿意下苦功夫去记单词,在语言方面自然欠缺。我想,如果没有她周围好几位同学随喊到on-call 似地帮助(AIM 上),我相信她无法取得今天的成绩和进步,也进不了UCIUCI 不算什么藤校,但也在全国名列前50。女儿能进UCI,我很满足。
高中四年,我看着女儿在那儿挣扎着把成绩保持在top 10%,心痛着爱莫能助;看着她和学校优秀的学生成为朋友,欣慰着感激着;和女儿一起经历炼狱般的高中生活,煎熬着见证着;因为同学们纷纷向女儿伸出援助之手,女儿自信一天天的累积着,我对女儿朋友的感激也日渐高涨。
(女儿和好友Lilian)
 
在此,我一定要特别感谢被伯克莱录取的Tung同学,Hong同学,Anita 同学在学习上给与女儿的帮助。还一定要感谢Jessica Sophia 同学给女儿的友谊,你们就象女儿的影子一样时时陪伴在她身边。Tung同学就象女儿身边的骑士和保护神。只要我不能及时赶到学校接女儿,在门口外等待的女儿身边一定有Tung 同学的陪伴;如果我有事不能接女儿,她需要走回家,Tung 同学一定送女儿回家;还有Jessica 同学的家,总是象课后学校一样为女儿敞开着。我和女儿的Daddy 去外州处理事情,Jessica家不但提供吃喝住,还替我们照顾只有四五周大的小鸡。
整个毕业典礼,除了等待毕业生们整装列队出场,就是漫长的唱名和照相。600多位学生,一个个地上台,留下他们/她们最难忘的时刻。在球场周围的家长和亲友们在太阳下晒几个小时,为的就是在唱到自己孩子的名字时为其喝彩,为其鼓掌。点名完毕,扔帽子的时刻就到了;帽子扔完了,典礼就结束了。
 (女儿和亲如母女的英文老师Roy)
 
典礼结束了,家长亲友们就捧着鲜花找到自己的孩子,鲜花,拥抱,拍照、、、、
 
恭喜你,女儿,你毕业了!这是你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的转折时刻。大学生活的开始,就是你独立人生的开始;在那里,你有四年的时间来学习,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知识。这四年,是你成长与成熟的四年;也将是为你插翅高飞的四年。
 
女儿,妈妈希望看到四年后的你如大鹏展翅,鹏程万里!

再谈留洋读博还是读硕

【博士无用论】 发后有很多议论,网友和老友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或肯定,或否定,很好。凡“论”都是跛脚的。这些不同意见和讨论丰富了我们的认识,使得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更加清晰。现在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大家比较公认的是,不要以为你费力气拿下博士,你就成为职场宠儿。职场看重的是能力(包括经验),不是学位。新毕业博士比起同龄的老硕士,在大众化职场(niche job market 不算)是吃亏的,大概没多少疑问。
从长远来看,博士在职场是否更有利?我的观察是很难说。除了可遇不可求的不成规模的高端岗位(CTO,Chief Scientist等),对于绝大多数岗位,博士并不比硕士有利,原因是,一年的工作经历比一年的博士学习,在招员经理眼中分量要重很多。至少在刚进入职场的头五年,博士是明显吃亏的(且不说所谓 over-qualified 的问题)。

Continue reading


接纳———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六A的力量--如何成为你孩子眼中的英雄

第二部分 接纳培养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

第五章接纳———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在我儿子希恩 12岁那年,他参加了一个棒球队。在赛季开始前一个星期,我想到一个主意,怎样向儿子和他的队友们显示我们的接纳。在当地的一家餐厅,我买了 12张冰激凌优惠券,送给他们的教练。

“教练,这些优惠券是给孩子们的。”我说。 “好啊!”教练满脸堆笑:“这太好了!真希望更多的父亲能像你一样对小孩子的比赛感兴趣!等赢了第一场球,我就带他们去庆祝!”“不,教练,”我赶快纠正他:“我想让你在他们输了球后带他们去吃冰激凌。”教练望着我,满脸疑惑不解。因为我所说的不符合他的逻辑,在他的概念中,比赛有输赢,赢了才要庆祝,赢得精彩才有奖赏。于是我进一步向他解释:

“教练,我不管你是怎么想的,我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一贯认为他们的成功就是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我不认为他们的努力能胜过上帝对他们的创造。我相信我的儿子是按着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他有无可限量的价值和尊严,这一切跟他打不打棒球没有关系。哪怕他一生中从来没有打过一场球,我还照样爱他、接纳他。”

希恩的教练若有所思地凝视了我许久。最后,他鼓足勇气说:“好吧,我答应你。可你这种想法挺离奇的。”

赛季开始后,希恩的球队赢了开始的几场球,输了后面的几场。他们教练兑现了他的承诺,给每个队员一张冰激凌优惠券,然后他和全体队员一起出去为他们的输球“庆祝”了一番。

为此,希恩至少谢了我五次。之后的两个星期中,他的三个队员到我家感谢我给他们的特殊待遇。我特别记得有一个男孩名叫杰西,他说:“麦道卫先生,非常感谢您的冰激凌!哇!其实你并不在乎我们输了还是赢了,不管怎样您都爱我们!”

没有什么能比听到这话更令我欣慰的了。我想让希恩和他的队友知道:他们的价值并不在于他们打棒球的能力,在于他们每个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具有无限的价值和尊严。这对于 12岁的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深奥了?显然不是!非常感谢您的冰激凌点时更是如此! 

50亿人中你独一无二

我还想让希恩和其他的孩子都明白:上帝不但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创造了我们,而且还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独特性。想想看:地球上有 50亿人,可没有一个人和你一模一样!同样也没有一个人和你的孩子一模一样。

我时常会这样问我的学生:“在 50亿个人中只有一个你,那你为什么还想跟世界上的其他人一样呢?”

然而,许多人想成为别人。他们的一生充满了对别人的艳羡别人的体形、别人的头发、别人的肤色、别人的才干、别人的能力…培养健康的自我形象的起点要本着这样一个事实上帝创造了你的独一性!用一句老话来解释,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对孩子的独一性作了最佳描述的就是出自大家都熟知的所罗门王的箴言:“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倘若你想得心应手地射中每一个目标,那么,每个弓箭手必须自己制作弓箭,还要熟知这只弓的独特性能。

同样,父母们都需要了解家中每个孩子的独一品性。培养每个孩子“走自己的路”,但并不是让你去放纵孩子,让他们为所欲为。家长对孩子的教导必须要考虑到孩子的独特性和兴趣,并且要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保持一致。

正如弓箭手要熟悉他的弓的独特性能一样,你也一定要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尽管家长本能地知道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可是在教养孩子上,还是经常犯一个严重错误,就是想用同样的方法管教所有的孩子。或许是出于对所有的孩子都有同样的期待吧!我赞成所有家庭都需要有一个标准来遵行,但不能用一个标准套用在所有的孩子身上,因为每个孩子对事物都会有不同的反应。事实上: “一刀切教育”是扼杀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为什么孩子的早期至关重要

在子女教育的这些观点上,迪克和他的妻子夏洛蒂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次我学习子女教育心理就是看他们是怎么带孩子的,此后在我和妻子抚养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运用这些原则。

按照人类发展学泰斗兼心理学家艾力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的理论,所有的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八个阶段。出生后的头两年,孩子正在经历“信赖”的阶段,因为父母满足了他最简单的基本需求。这个阶段就是为孩子的自我形象和安全感打下基础。

其次,孩子开始进入到“自主”阶段,两岁孩子的自我意识最为突出,其典型的表现是:什么都是“我!我的!”。这时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再是某个人的延伸。这时家长就要开始认识到孩子的独特性,并要开始培养他“走自己的路”。换言之,要开始意识到孩子独一无二的个性,并以此来教导和培养他。

到了孩子学龄前的时段,他们在幼儿园或学前班里开始和别的孩子有交往了,这个阶段称作“主动期”。这个阶段之前的幼儿,已经表现出“平行玩耍”的现象,即他们虽然在别的小朋友身边,但还是独自地玩,并不是真的大家一起玩。从幼儿期进入学龄前(3至 5岁),孩子开始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这时孩子才有一些主动性和合作性,能够参与别的小朋友的游戏。

这三个阶段都是孩子自我形象的基础。我们经常听说孩子的前三五年是一生中相当关键的时期。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就忽视通过各种渠道发现每个孩子的独到之处,觉得没有必要用无条件的接纳来培养孩子的独特性。

没有一个人和你的孩子一样

发现每个孩子的性情,并按此来培养孩子这项工作任重道远。在我们家,培养这个孩子的方法和培养另一个孩子的方法截然不同。举个例子,如果我要管教女儿凯莉,让她坐在屋子中央半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那简直是徒劳。她对此根本不在乎,她可以坐在那儿,满脑子地想象自己创新的游戏,自得其乐。

但坐在屋子中间,哪怕只有 20分钟,对希恩来说就是“可怕的刑罚”。希恩喜欢和人相处,一 点也不能离开人群独自呆着,哪怕一小会儿也不行。要求希恩一个人坐着,不和别人说话又无所事事,对他的管教就会立竿见影。对于海伦和凯蒂,我们要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管教她们。

这只是我家的一个简单例子。如果你开始分析自己的孩子,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各种不同的特质。你一定要用积极的方式向孩子表达他的独特性,要表示你的赞誉和惊叹。即使是纠正孩子的错误,也尽量使用积极的语气,千万不要贬低孩子。

接纳自己的独特性非常重要,上帝创造你是独一无二的,你要为此感到自豪,不要总想试图成为别人。有一个大学生听了这个主题的演讲后,写了一首诗,题为“我”:

我的一生都试图取悦别人,
我的一生都在扮演别人,
我再也不会这样了!
如果我尽其一生做别人,
那么谁会花时间来做我?

为了树立孩子的自我形象,接纳他们的特质,父母应不断地提醒他们:“既然没有一个人和你一样,那么,为什么不做独一无二的你,就像当初上帝造你时的样子?你就是你,永远都是!”

接纳凯莉,以及吉姆·贝克

在我女儿凯莉 13岁的时候,她给了我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向她表明:我爱她是因为她是我的女儿,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或是没做什么。

有一天我在校门口等她放学。在我们往停车场的路上,她问道:“爸爸,你对吉姆·贝克有什么看法?”

最近吉姆·贝克和妻子泰蜜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但我没想到他们会成为初中生探讨的话题。每当我被孩子问及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时,我通常先问自己:他们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这会帮助我更深入地思考,同时为回答孩子的问题争取了思考的时间。

“你怎么想到问这个?”我回答道。 

“噢,在课堂上我们花了整整 1小时来谈论吉姆·贝克以及他和杰希卡·哈恩的事儿,还有许多……我想知道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我的脑海里闪现出各种各样的回答。我想到大多数基督徒家长,还有许多非基督徒家长可能都会这么说:“噢,我觉得很可怕,这种事太恶心了。他们应该被赶出教会……也许他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

我已经不止一次听到有些牧师对他们的会众讲过类似的话了,从他们的愤愤不平中,我觉察出一些其他的东西。任何一个牧师在讲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对吉姆·贝克这样的评论其实是在给年轻人一个暗示:“作为你的牧师,如果你保持纯洁的话,我会爱你并接纳你;可一旦你未婚先孕,我就会谴责你。”

假如基督徒家长对吉姆·贝克有这样负面的评价,那么他们向孩子们表达的意思其实再清楚不过:“我们会爱你并接纳你,但那只是在你不吸毒、不酗酒、不怀孕的情况下。”

所以,我该怎么回答呢?我怎样能够对我 13岁的女儿讲明白我对罪恶的看法,又不谴责有罪恶的人呢?我咬着嘴唇,斟酌着我的措辞,然后对女儿说:“宝贝儿,吉姆·贝克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那是罪恶。” 

随后我花了许多时间向凯莉解释为什么那是罪,吉姆·贝克和杰希卡·哈恩在酒店的房间里碰面究竟指的是什么意思。我继续说道:
“可是凯莉,有些事儿你要明白。你和班上的同学都要明白:上帝爱吉姆·贝克就像他爱你我一样。每个人都必须清楚:耶稣基督为我们的过犯受死,同样他也为吉姆·贝克受死。如果上帝不能够饶恕吉姆·贝克,那么上帝同样也不会饶恕你和我。”

正当我们穿过停车场,朝我们的车走去时,凯莉沉默了片刻。一路上我都在斟酌,怎么才能把我真正的内心活动向她坦白:我不会因为你是个纯洁的处女,我就爱你。即使你怀孕了,你还是可以跟爸爸讲,因为就像我用上帝的恩典对待吉姆·贝克一样,我也会用上帝的恩典对待你我的女儿。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拉住女儿,把她的脸转向我,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宝贝儿,让我们更加实际地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你怀孕了,你能想到爸爸会怎么样吗?我会很心痛。我们教会一半儿的人会因此对我不理不睬,全国的基督徒领袖、杂志社编辑、记者和传道人都会看我的笑话。”

凯莉看着我,她清澈的蓝眼睛充满了关切:“我知道,爸爸。”

“但是宝贝儿,我还想让你明白一件事。“我继续道:“假如你真的怀孕了,我根本不会在意教会的人会怎么说,也不会在意那些传道人、牧师、基督徒领袖、杂志社编辑或是任何人对我的看法。我会对这些毫不理会,但我永远不会不理睬你。我会展开双臂拥抱你,然后我们一起面对这一切。”

此时此刻,我 13岁的女儿丢下手中捧着的书,当街哭了起来,她双手抱着我,欢呼道:“我知道你会的,爸爸!” “嘿嘿,”我会心地笑道:“我会提醒你的。”我心里思忖着,其实我是在提醒我自己:我必须记住今天亲口所说的话。

这件事发生在几年前。自打凯莉和我第一次就这样的问题有了内心的交流,我就特别注意利用各种机会提醒她:我接纳她、信任她,无论发生什么,我都爱她。或许有人认为我这样做太冒险了,有可能凯莉会因此而胆大妄为,她也可能会掉以轻心,觉得:“不要紧,反正爸爸怎么着都会爱我的。”但我不担心,因为我信任她,而且我知道我们的关系非常坚固。

一旦我的女儿凯莉、凯蒂和海伦真的未婚先孕了呢?无疑这会令我震惊,但到了那个时候,我也只能祷告,上帝会赐给我作为父亲该给孩子的恩典和宽恕。我坚信他会赐给我力量和爱,让我展开双臂拥抱我的孩子,并和她们一起去面对。”

接纳汀克·贝尔和她的灰尘小精灵

如果孩子闯了大祸,比如“妈,我怀孕了。”此时接纳孩子与否,取决于平日在孩子成长的一些平凡琐事上你是否友善地接纳他们。在第一章中,我曾经提到我在遇到我妻子的父母时,我对他们的印象有多深。他们向多蒂表达接纳的方式层出不穷,我立刻意识到他们并不是特地做给我看的。

特别是多蒂的母亲,她哄孩子开心很有绝招。她不仅能用言语表达对孩子们的喜爱,还能够用她的肢体语言,总之她很有办法。她能够进入孩子的世界,以孩子的视角看待生活。她有本事跳入孩子的思维中,明白他们的心思。

比如有一次,那时多蒂只有 7岁,她最喜欢的故事是皮特·潘的故事。她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想象自己是皮特·潘故事里的各种人物。一天,妈妈在屋子的另一头干家务,多蒂溜到地下室,发现了一大箱圣诞节用的人造雪花。雪花在多蒂的指尖滑动时,她便幻想这些是故事里的 人物汀克·贝尔用的灰尘小精灵。

“我就是汀克·贝尔,到处撒我的灰尘小精灵!”7岁的多蒂幻想着。她在地下室四处溜达,把手里的雪花抛向空中,不一会儿地下室到处都是“灰尘小精灵”了。可不久多蒂就从沉醉的幻想中回到了现实。她四处望着满地的雪花,突然意识到她惹了多大的麻烦,把地下室弄得一团糟。 “我的天哪!”她心里忐忑不安。不久妈妈就发现了。看到这样的情景,忙碌了一整天的妈妈大发雷霆并不足为怪。可多蒂清楚地记得当时发生的事情: 

“妈妈的反应和别人大相径庭。她进入到我的世界,明白我当时是把自己当成汀克·贝尔,到处抛洒我的灰尘小精灵。她蹲下抱着我,和我一起讲故事里的皮特·潘和他的奇遇记。她进入了我的梦,让我重新体验当时的感觉。我们一边笑灰尘小精灵到处都是,一边把地下室收拾干净。”

我很喜欢多蒂和她的灰尘小精灵的故事,因为这段经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接纳的真谛。事实上,多蒂的母亲也讨厌地上被弄得乱七八糟的,所以她让多蒂知道地上很脏,应该尽快收拾干净。同时,她没有破坏多蒂神奇的幻想。她非但没有责骂多蒂,反而和女儿重温了美妙的感觉。而这对于女儿来说非常重要。

这次闯祸只是一个小例子,在多蒂的记忆中,妈妈这样向她表达接纳和愉悦的经历数不胜数。母亲没有纵容他们,但同时又让孩子们尽情玩耍。她能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然而她总是把接纳放在前面。

多蒂记得母亲一直说的那句话:“做妈妈是我做过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没有什么能比作你的母亲更好的了。”

没有被接纳的孩子生活在畏惧中

在我和多蒂谈恋爱后,我即刻注意到多蒂是一个富有安全感的人。在我听了不少类似“灰尘小精灵”的故事后,我才弄明白个中原由。父母充满爱的接纳在她内心建立了安全感。在我俩婚后孩子们相继出生时,我时常惊异于多蒂对孩子们的接纳。她是我的榜样,我从她身上学到了怎样接纳我们的孩子。

我们因着接纳孩子而尝到的甜头真是数不清,对于父母来说,没什么能比学习无条件的接纳,并付诸行动更重要的了。你知道吗,如果你的孩子不能感受到你无条件的接纳,那么他就不会有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很少会不设防,也不会向你敞开心扉。这就是说,放学回家后他不会愿意跟你讲学校的事,他的同学说了什么、他们做了些什么都不会和你说。如果一个孩子感到自己没有被接纳、没有安全感,那么这个孩子就生活在畏惧中他感到害怕,可能会这么想:“我会挨骂的,我最好还是什么都不说最保险。”

这就是为什么接纳是与孩子建立关系的第一步。你越向孩子表达无条件的接纳,他们就越愿意向你敞开,告诉你他们的生活,和你分享他们的思想。

正如我刚才所言,若想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并非易事。恕我直言,我们能如此行的可能性甚小。只有上帝才能做到完全无条件地接纳。作为凡人,我自认做不到,但我相信我会持之以恒地向上帝的完美努力。

有时候当我的孩子做错了事,我不得不咬住嘴唇,深吸一口气,甚至出去走一圈,强忍怒气。

因为我总有一种倾向,对他们管教得过于严厉,特别想磨炼他们。出去平息一下怒气,过后我会回来,减轻对他们的处罚并向他们道歉。可在我具体贯彻无条件接纳时,我还有许多做不到的地方和不足,这很大程度上只有上帝才能给我无穷的力量,而这样的力量或许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让我们重温一下前面的内容:规矩若不是建立在良好的关系上,就会导致反抗。但是,当你在接纳孩子的基础上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时,你就不会面临反抗。相反,你会得到孩子积极的响应,孩子可能不会像你喜欢的那样一直很乖,很听话,但这样的响应是出于彼此间的信任,没有惧怕,因为你的孩子很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爱他们

这般执著的爱必须以你的接纳为基础。上帝对我们的爱就是如此。上帝接纳我们,并不是因为他必须这么做,而是因为他想这么做。接纳永远是一个选择在下一章中,迪克·戴依将与你们分享他是如何在远离家乡几千公里以外的一个小国家学到这个真理的,就因为这个真理,改变了他和家人的一生。

问题默想、讨论及应用: 

1. 本章节以一个故事开头,讲的是作者约瑟在他儿子的棒球队输了第一场球以后,请队员们吃冰激凌作为奖赏。你有没有为孩子的一场小球赛的失败,或是考试中的一些失误而特意庆祝?为什么不试试,看看到底怎么样? 

2. 你用什么方式发掘孩子的特质他的个性、爱好和才干?和你的配偶一起探讨“一刀切教育”的潜在危害,即为什么不能以同一种方式对待不同的孩子。看看家里哪个孩子需要个别对待,为什么?夫妻互相鼓励,按照你们讨论的内容执行。 

3. 假使你的女儿怀孕了,或是你儿子的女友“有麻烦了”,该怎么办?他们有没有胆量当面告诉你真相,不怕遭到你的斥责?你有没有这样告诉过他们? 

4. 想一想下星期,你想对孩子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告诉他们:“你永远是最棒的!”


 


到底这个全国高中生荣誉学会会员有啥好处?

The National Society of High School Scholars 做事儿还正经其事的,虽然亚裔学生家长似乎不当回事
日期: 06/30/2013 07:13:06

我看了一下他们的标准,大体上是成绩前10%的 学生都可以接纳进这个全国高中生荣誉学会。由于亚裔孩子太强,差不多每个人都可以达标,因此好像也就没人把它当回事。似乎只有美国总统签字的奖状、奥林匹克、Intel、西门子、Google 等大奖的荣誉才值得骄傲。

可他们自己却非常认真其事,好像授予了一个很大的荣誉:

首先,他们给荣誉学生邮寄来一张漂亮的荣誉证书,上面有作为学会主席的诺贝尔(不错,是诺贝尔家族的传人)的签字。

其次,这个组织给每个学生单发了一条新闻(press release,至少寄来的打印版是这样展示的),而不是一条新闻提一大批学生;

第三,我们家长也得到了一个条幅,愿意的话,可以贴在车窗户上,表达自己作为荣誉学生家长的骄傲。

到底这个荣誉学会会员对升学或其他什么,有啥好处?

Continue reading


藤校为何那么不欢迎亚裔学生?

 转自 2015-11-08 汤頲   微看天下

如今,亚裔在报考美国名校时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有数据证实,同等背景条件下,亚裔进一流名校SAT要比白人高140分,比西裔(西班牙语)高270分,比非裔高450分。亚裔在任何一个SAT分数段的录取率都是最低的,在同样分数的情况下,录取率比白人低67%,比其他族裔则更低。不少品学兼优的亚裔孩子遭到藤校拒绝,却永远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记者在加州就有一个朋友的儿子,田径高手,不仅学习成绩全A,还参与各项课外活动,是课外俱乐部的负责人,可以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点找不出毛病,但他最终仍被所有他申请的藤校拒绝。类似的情况很多,让不少亚裔孩子倍感挫折。

为了挑战亚裔学生遭受的不公平潜规则,一些亚裔维权组织近年来也是屡屡出击,四处起诉,但收效甚微。

据美联社消息,美国教育部对普林斯顿大学涉嫌种族歧视的调查结果最近出炉,结果竟然是:没有证据显示普大歧视亚洲或亚裔申请学生。今年稍早,美国教育部还曾表示,经过调查,哈佛大学也没有类似的歧视。

据美国教育部调查,普大招生审核时,族裔和国籍都纳入考虑因素,但并未针对任何族群设定不同招生标准,也从未评估各班级的族裔比率。教育部说,与申请人的面谈注记有时会写上对某族裔的客观印象,例如对亚裔学生标上“安静”、“害羞”评语,不过,这种评语也同样用在其他族裔申请人身上,并无特指。目前,普大申请者获得入学许可的比率约为10%。普大负责招生的老师还表示,即使大学入学测验SAT满分或高中第一名毕业,都不能保证获得该校的入学许可。

这个结果毫无悬念,也再次令大部分亚裔感到沮丧,但似乎无处申诉。因为美国大学有“自主招生”的权力。其实差不多一百年前,他们也曾这么对付过犹太裔。1922年,哈佛大学新生中犹太人占到21.5%。哈佛校长A·劳伦斯·洛厄尔(A. Lawrence Lowell)就发出警告,“犹太人的入侵”将“毁灭哈佛”。他想设定一个上限:15%。当教职工反对这一提议时,他通过操纵录取过程,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哈佛大学的招生委员会开始利用“个性与适合与否”的含糊标准来限制犹太人入校。其他藤校也一样,他们通过询问家庭背景,以及 “性格”、“活力”、“勇敢”、“领导力”等模糊的资格标准,来限制犹太学生录取人数。

多么熟悉的语境啊!相似的不公正现象如今又出现在亚裔身上。为了进入顶尖学校,亚裔学生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的成绩必须比白人学生高出大约140分。与此同时,亚裔学生也被刻意打造成“缺乏创造力或领导力”的形象。早在1988年,哈佛大学招生主任威廉·R·菲茨西蒙斯(William R. Fitzsimmons)就表示,亚裔学生在“课余标准上的表现稍差”。 其实,整个亚洲群体都常被描述为缺乏特色,甚至彼此之间没有区别。

那么,这全都只是源自于藤校的偏见与歧视吗?我们还是来研究下犹太裔——这个与亚裔一样特别聪明的族裔。

一百年过去了,现在哈佛犹太裔占学生总数的25%,耶鲁是27%(2012年数据)。看上去其占比同亚裔学生差不多,但是亚裔人口是犹太裔的三倍以上,所以,如果按人口比例来看,犹太裔学生的录取率反倒是亚裔的三倍以上,而且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提高犹太裔学生的人数。问题来了:是什么让犹太裔学生从昔年的烫手山芋变成今日人见人爱的热饽饽呢?

对此,名为“文化视角”的美国博客作者撰有长文分析,其主要观点就是:美国名校在办学过程中,也是紧紧围绕“名利”二字。这是最核心的世俗法则,也同样涉及名校的核心利益,是很难撼动的。

名在利先。对于名校来说,最希望的当然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各个领域里出类拔萃,成为行业翘楚与领袖人物。毕业生里社会杰出人士越多,对名校的反哺也越大,名校才能藉此源源不断地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和学生。在这方面,犹太裔的表现非常醒目。以诺贝尔奖为例,其获奖者共有889人,犹太裔共有114人获奖(其中包括爱因斯坦),是华人的16倍之多。在美华裔只有7人获奖,占总人数的0.79%。除去学术界,哈佛耶鲁等藤校还贡献了不少美国总统、副总统及其他重要的政商界人士。比较著名的犹太裔政治家就有哈佛毕业的原纽约市市长Michael Bloomberg,曾竟选副总统的参议员Joe Lieberman则毕业于耶鲁,等等;其他社会名流还包括:Facebook的Zuckerberg、哈佛毕业的著名演员Natalie Portman 以及高盛证券总裁Lloyd Blankfein 等一大批活跃在华尔街的犹太裔投资家们。

反观亚裔,尤其是华裔,在美国相对缺少影响广泛的杰出人士。屈指可数的就是骆家辉、赵小兰、朱棣文和莫天成,而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也似乎无法和前述人士相比。真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华裔是曾在NBA打球的姚明和掀起“林旋风”的林书豪。林书豪让全世界都知道哈佛也可以培养出优秀的NBA球员,这才是哈佛真正想要的人才和真正渴望的校友。然而,这样的藤校亚裔毕业生,尤其是华裔似乎还太少。

名校当然还需要雄厚的资金来保证延聘名师,保证自己在教学和学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哈佛为例,目前它的学费收入超过2亿5千万美元,而其捐赠基金(Endowment Funds)则已超过300亿美元,这笔资金每年的投资回报是学费收入的五到十倍。也就是说,学费并非哈佛的主要是收入来源,捐赠基金才起决定性作用。据www.chronicle.com 网站所公布的数据,从1967年到2015年,藤校加上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所收到的五千万美元(50 million)以上的捐款总额超过了一百亿美元。其中,白人捐款比例为63%,犹太裔为29%,而亚裔的比例则为6.8%;捐款总人次为79人次,其中白人占54%,犹太裔占33%,在美亚裔则只占近1.3%。这和亚裔学生目前占藤校学生总数20%的比例实在是不相称。因此,再增大亚裔招生比例,进而压缩挤占白人和犹太裔学生名额,对于藤校来讲,显然是一桩极不上算的事。这一点很多人也都是心照不宣。

看清了这两点,我们就会意识到,如果亚裔学生只是停留在呼吁维权上,恐怕短时期内是不会有结果的。我们似乎更应该反思,我们在培养孩子方面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就像我们老祖宗一直在问的: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为什么很多学生把进大学当成结束而不是开始? 为什么我们只想通过各种集训,用机经去刷取SSAT的高分(连在美国的亚裔学生都会趁暑假回国内去补课)?为什么不少藤校的招生官员都会认为,中国学生并不单纯,但大多思想贫乏,缺少观点与立场?(尽管这些孩子的履历非常漂亮,不仅学业好,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为什么精致利己主义者越来越多,真正关心社会、心怀天下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

再进一步说,或许要改变的还有整个“只谈利弊不问是非,只爱戏虐娱乐不爱严肃理性”的文化氛围

(本文由SMG美国新闻中心 汤頲 供稿)

Continue reading


大学申请真的需要私人顾问吗?

大学申请真的需要私人顾问吗?
UCLA — Counseling the College Bound Student 课笔记

刚开学两星期,老师抛出热门话题: 高中生究竟需不需要花钱买私人大学申请咨询服务?引起全班30个学生踊跃参与。老师介绍我们读的文章,公正全面地讨论利弊,启发我想到了许多以前没想过的问题,所以推荐给大家:http://www.huffingtonpost.com/ruth-starkman/private-college-admissions-consulting_b_3625632.html。 Continue reading


西西用过的部分数学比赛书目录

我没忘记,我早先答应过learning的,给她一个西西高中时,除了Art of Problem Solving外,用的其他数学比赛书的list. 这里贴出来,一并供大家参考!

The Contest Problem Book I: Annual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xaminations, 1950-1960 ISBN: 0883856050

The Contest Problem Book II: Annual High School Contests, 1961-1965 ISBN: 0883856174

The Contest Problem Book III: Annual High School Contests, 1966-1972 ISBN: 0883856255

The Contest Problem Book IV: America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xaminations, 1973-1982 ISBN: 088385600X

The Contest Problem Book V: America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xaminations (AHSME) / American Invitational Mathematics Examinations (AIME), 1983-1988  ISBN: 0883856409

Continue reading


钢琴招生

 朱老师(Katherine Chu)毕业于中国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和并获美国波士顿Berklee音乐学院音乐专业学士。曾在北京午蹈学院及Boston芭蕾午团专职钢琴事业多年。从事钢琴教育近30年之久,学生从4岁到18岁遍及湾区,有些家长甚至慕名带孩子远道从San Ramon前来学习。每年朱老师的学生们都以优秀的成绩获得美国国家级标准钢琴考级鉴定; 十五十六岁的孩子则成功地通过加卅钢琴十级及Panel考试,为申请大学及个人音乐素质/技能打好了良好而扎实的基础.

朱老师的教学哲理是通过专业和爱心给学生教授钢琴和综合音乐训练,使孩子们获得并提高正规的钢琴弹奏和舞台演奏的技巧、音乐表现力和风格的演释、识谱、节奏和乐理的能力。透过音乐之声,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们的气质和素质。为他们灿烂的明天,备上一份“一生可享用”的礼物。

现有若干名额招新生,欢迎有兴趣的家长来电联系。

电话: (408) 996-2507        电子邮件: kachu19390@gmail.com

 


力上学院--品牌师资

Future Start Learning Center provides superior educational and testing services to secondary school-level students, from honor classes to Olympiad contest group studies.

 www. LetsAcademy.org

email: futurestart@yahoo.com

office: 408-873-7252

饶校长 Mr Rao 408-509-3776

Address: 1054 South De Anza Blvd. #120, San Jose, CA 95129

十年种树在于春,百年育人勿等闲;

天才理工找力上,品牌师资助梦圆!

 


美国中学的挑战

美国中学的挑战

       

     2010年秋季,刚开学不到五周H初中咨询员(Counselor) 在办公室摇头叹息,见我路过赶紧道一肚子不解。原来是一位刚入学的七年级亚裔学生,智力是没得说,早在三年级就被鉴定为资优生(Gifted),所以智商肯定是130(top 2%)以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依据校区规定可以优先选择荣誉班的课(Honor’s Classes),所以看六门的课表上除体育和美术外,从英文,历史到代数,科学,主课是一码的荣誉班。他数学还好,其它三门学得很吃力,特别是科学课,每到教室他就把头放在桌子上,几次哭出声,还在笔记本上写“不想活了!”之类的话。

 

加州5150号法案规定,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显示任何自杀倾向,学校有权在通知家长前先报警,学生会被警察直接带到精神病院监护72小时。这种情况每年在华人聚集,成绩优异的中学都屡有发生,让家长措手不及。好在这位学生在其它课上并未有这种现象,所以学校归结到他选课的不妥,打电话征求父母同意,换成普通班的科学课。原本小事一桩,让咨询员吃惊的是家长反应强烈,坚持认为是学校偷懒,不帮孩子努力适应有难度的课,反而给他容易的选择,岂不是让他养成知难而退的态度?所以换课万万不能!

 

七年级学生在班上情绪失控的情况已经是开学后第次发生了。欧裔的咨询员和任课老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些看似光鲜但并不适合自己孩子的难课对亚裔父母来说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呢?难道他们不了解良好的情绪对学习有多重要吗?特别是在孩子刚升入中学的巨大转变过程中。

 

*           *           *

 

在美国的“小升初”,因为公立学校都是就近入学,无需任何考试,所以很少引起家长重视。实际上美国的初中,不管是两年还是三年制(有的校区只包括七,八年级,有的是六到八年级),在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上和小学都有质的跨越。主要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小学期间学生都有自己固定的教室,每学年内老师和同学也是相对固定的。30个左右的孩子组成一个班,朝夕相处。每升一年级才会换老师和教室。除了极少数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同一个班级上的课完全相同。85%以上的科目,如英文,数学,社会科学甚至美术等都由一位老师教授,只有自然科学实验,音乐,电脑等需要到其它教室上。

 

      到了初中就截然不同了。一般的中学是四门主课外加体育和类似美术,戏剧,法语等的选修课,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程度和喜好选课,背着书包在校园里六个不同的地点间穿梭。主课一般都分快班和普通班,虽然教材一样,但讲的深度和进度差别很大,同学间难免互相攀比。没有班主任,老师教的科目以自己考过的资格证书为准学生需要适应六位单科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六个班里不同的同学。

 

  1. 小学老师每年只负责自己班内的30位左右学生,不光教学并记录他们的学业进步,连同伴间的人际冲突到行为管理都要照顾到,有时真感觉像“代理妈妈”。这一点从小学多达70多项的评估标准(report card) 就可以略见一斑,从自制/社交能力等行为(citizenship/conduct) 到学习习惯(organization skills/work habits)无所不及。

 

中学里没有班主任制,每位单科老师每天都至少教160位学生,所以没有时间对每位学生的特点有太细致的了解。成绩单锐减到AF的考核,对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任何行为问题都会立刻送到负责纪律的副校长办公室处理。



  1. 社交压力大很多。小学时然每一年级的同班同学不尽相同,但因为每一年级吃午饭和课间休息都在同一时间,所以同级的孩子都多少认识,所以并不陌生。中学的学生是由周边几个小学的毕业生组成,所以每年级的人数至少是小学的四倍,大多是新的面孔。小学吃午饭时是以班为单位有固定区域坐的,初中虽然不象高中那样是开放的校园(午饭时间可以离开),但没有固定的座位。如果没有人愿意和你一起聊天儿,那在三五成群的食堂里还是蛮显眼的。

  2. 体育课从小学的一星期两次到初中每天必修,项目从球类到举重无所不包,对一些不 爱运动的亚裔孩子是新的挑战。美国的体育课重视活动的参与,同时还传授各项目的理论知识,每月都要有书面作业,主要是术语的理解,还要跟踪各赛季的体育新 闻,目的是培养孩子终生的兴趣。这个形式的体育课一直到十年级都是必修,高中最后两年才变成选修。体育是美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地域或上过的大学, 成人大多都有自己心仪的球队工 作之余为自己的队加油助威,不失为生活中的另一种寄托,其乐无穷。在工作单位对体育多少了解的人才可能在同事热烈的讨论中插上话,对社交能力有帮助。所以 在小学期间对运动没有太大兴趣的孩子,华裔家长不妨按体育课表的进程,多带他们接触熟悉一下各类运动,并在家看看体育新闻,讨论赛事。不但锻炼了身体,还 一起学习到美国这方面独特的文化,一举两得。

 

*           *           *

 

初中工作的这年,我觉它分水岭,是孩子通往独立最重要的转折和过渡期智力上乘,在小学时成绩优异但到了中学出现滑坡的孩子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学习习惯不良占一定比例,对情绪缺乏调控能力,因而不能再专心,尽心学习的居大多数。

 

           在学习上我们很容易能看到逻辑推理,记忆力,理解力等理性能力的影响,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智力”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重点。与之相反,感性的情绪发展,虽然同样每时每刻影响着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等表现,却很少引起亚裔家长的重视。许多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任何信息在经由神经传达到脑部后会在归类分析之前先路过总管情绪的部分。如果情绪反应过激,那会超过所有理智能控制的范围。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对生活经验和计划调控能力还在慢慢积累过程中的青少年。

 

          从1995年Daniel Goleman博士出版<<情商:为何比智商更重要>>一书后,关于情绪管理的研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Goleman博士认 为对自己的情绪体验正确的观察了解和适度控制,再加上自我激励,移情(empathy)和社交能力,对人生的成功与幸福起决定性作用。类似观点在世界许多成功人士中屡有认同。

 

十二,三岁的青少年初期,随着荷尔蒙的变化本身情绪就开始不稳定再加上初中开始课业进度差距增大,同伴压力大,都让那些有积极的自我概念,较强的人际沟通和挫折承受力的孩子转眼间胜出。我常常在中学看到,相似的智力下,对自己的情绪调整力强的孩子自尊也尊重他人,冲突中头脑保持客观冷静,困难压力下不失信心与目标,更快乐。相反,缺乏积极的自我概念,一有压力就紧张,冲突时容易冲动,或表达能力弱都会给孩子在学校及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潜能造成负面影响。不良情绪还常常影响到身体健康。这些学生经常抱怨头疼肚子疼等,但到医院却查不出任何生理原因

 

管理情绪的能力有一半基因的因素,但相对智力来讲,它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如果孩子的情绪从小就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引导他们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日积月累,他们控制情绪的能力就会加强。象篇头的孩子,他就需要学习正确表达自己挫折感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哭”或过激的言语。家长如果在生活工作中不顺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孩子的挫折承受力无形中是最好的引导。最起码,家长不要给孩子不必要的压力。象选课,一门初中的普通课不是世界末日。说实际一点,申请大学不会要九年级以前的成绩,着什么急呢?初中是为高中做准备的,巩固优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才是重点。今后还要上个十年以上的学,来日方长,孩子的求知欲才是他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最佳的课业程度是自己稍做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课太难会打击他们学习的兴趣,甚至导致厌学,得不偿失。

 

      另外,很多情绪问题来自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所以自尊和自信是健康情绪的基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多看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多夸他们付出的努力,不要用成绩的高低来决定自己对孩子的态度,打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曾有一位七年级的华裔学生一大早开始就在教室里不住地留眼泪,完全没有办法听讲。被老师送到咨询员的办公室后才发现,妈妈早上开车送她到学校的路上,越谈她头一天代数课上得的B-越生气,大骂一顿后把她赶出车,自己扬长而去,孩子一路哭着走到学校。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下怎么能奢望一个12岁的孩子去集中精力学习呢?校方差一点给儿童保护服务中心(CPS-Children’s Protective Service)打电话把她带走,因为这可以算作精神折磨(emotional abuse),在西方法律上和生理折磨(physical abuse)一视同仁,不管伤疤是留在身上还是心里。

 

情绪调整不好会发展为精神障碍。比如抑郁,小学期间的发病率平均为33分之一,从中学开始就翻了四倍,达到八分之一越是压力大的中学比例越高,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数。这在公立校区的服务上也能清楚地看出来:因为加州教育经费的裁减,小学没有咨询员的预算。幸运的学校一周有一到两天的咨询服务,是由校外心理健康机构的实习生提供。到了初中每个学校必配一名全职咨询员,这还不够,大多初中还有一到两个实习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高中基本上是每500-700名学生配备一名咨询员,另外还有一到两个咨询实习生。大多数学生的情绪问题如果有正确的引导,短期内完全可以调整好。少数会发展到病理程度,需要专业的精神障碍特殊教育服务。我所在的F市和邻近的其它两个市加起来近40个小学只需共用一个精神障碍的特教班;到了初中就成立了一个本校区专用的班;高中时达到五个。接管M高中的时候,每年平均有四名曾被鉴定为智商超常的亚裔学生因严重的抑郁或焦虑最终退学,让人扼腕。究其历史,明显的症状都是在初中开始出现的。家庭遗传的生理原因我们是无法控制,但我总是想,如果早发现并重视孩子的情绪调整,他们还会在九年级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吗?

 

青少年初期逆反心理加强,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很多父母纳闷:原来的乖乖仔怎么好象突然一夜之间在家里一言不发了?如果他们暂时不想把心事告诉父母请千万别逼问,给他们空间寻找自己。只要之前亲子关系良好,让孩子知道如果他想倾诉,父母的门随时为他开着就够了。这期间同伴对孩子的影响会超过父母,所以留心一下孩子常交往的同学还是有必要的。


孩子到教室,带来的远远不止是书包里的笔和书,更能影响到他们学习效果和效率的是他们的精神/情绪状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习惯和乐观的情绪武装,他们才可以放心地迎接中学的挑战,为高中和大学打下坚固的基础


第 10 页,共 329 页« 最新...89101112...最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