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 “就蔡爱迷的中国母亲文章写篇博文”吧

立委老搭档镜子大师的帖子。 

被吴嫂点名“就蔡爱迷的中国母亲文章写篇博文”吧,只好从命了。

作者: mirror 
日期: 01/16/2011 09:05:24

而且有新意的“高帽子”都预备 好了,说俗了、说差了连自己都不好意思。

中国的妇联、工会是一种相当有中国特色的“群众组织”,也许说是“御用”组织更容易理解一些。因为这些组织的主席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级别的人物。工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生态,在不同的地域、社会里有不同的表现。作为学术,可以不对这个系统作价值判断而做出一个结构和运营上的分析。这样的知识传统在中国很贫乏,因为传统思维是要求先“站队”。一旦站了队,思维就停止了。

工会的会员要交会费,如果有工会的话。工会有不同的级别,下级工会要对上级脚“会费”,这也是个“规矩”。这个生态不仅是现代的工会,过去的帮会也是如此。之所以律师们不需要这样缴费的行业协会,大概是因为人人都是“人精”,不需要组织起来的缘故。有了这样一个生态形成了之后,很多事情就不是一个体可以掌控的了。比如说工会成员,很可能是“被”程序自动加入的,除非是有特别坚强的意志不加入。

一旦有了这个机制,它就要对环境有反作用,就要让人们承认它的价值。这个“人们”的组成很有说法。至少是以为最需要工会帮助的人往往被工会认为最不可能给予帮助的一类。这里面有个“相位差”。这个相位差是作用力的根源。

用这个观点看选美活动、看各类演艺的培训班,就可以发现它们相似的机制。从底层看,家长们支付的培训费就是底层教师们的收入源,而这些教师一般是上一代演艺的“失败者”,因为成功者们都在场面上露脸,没有时间去做这样的事情。再上一级的培训所要的费用会更高,人数也会减少许多。到了省的级别,就相当于美国的州选了。高考的“加分儿”都是从这个级别开始。

少数的成功事例,可以给大多数人们无穷的力量。科举是国人的一大发明。这个发明固然是为了选拔人才,但是更本质的是为了“安抚”读书人,为了国家的安定。人们可以为了期待值亏本儿的“头彩”而去买彩票,自然也可以赌成功率不高的各种“特长”的培养。而且这种培养还可以在这个生态下得到“偿还”。各级被淘汰的人员可以作下一级培训人员的教员,费用单价的下降可以通过人数来补偿。这样一来,造钢琴的、调钢琴的,各类钢琴的比赛也就应运而生了。那时候,您要是生个女孩不会弹钢琴,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培养典型、搞宣传(propaganda),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个心理特点。这个需求哪个生态圈里都有,不过是人为偏压的多少而已。过去国人可以缠足,今天就可以作类似的事情,因为人们不愿意放弃任何一种微小的竞争上的“有利因素”。

国人对孩子投入的多(管教的多),是因为生涯与孩子的关系密切。鲁迅可以算是个中国读书人的典型了。家里给找了个媳妇,就让媳妇跟妈过,自己另找了一个人结婚。作为传统,娶媳妇不是给“个人”,而是给这个“家”。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Share the joy
  •  
  •  
  •  
  •  
  •  
  •  
  •  
  •  
  •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未分类. Bookmark the permalink.

One Response to mirror – “就蔡爱迷的中国母亲文章写篇博文”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