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回答问题?还是坐着回答问题?

 学校从小学开始就给我们配备了外教,我们班的第一个外教是一个加拿大籍的男老师,从第一次提问同学,我们就体会到了教育的微小差异。当他点到小a回答一个问题时,小a下意识的就站了起来,这时老师诧异的看着小a,说:“不用起来,坐着说就好啦!”这在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小到大,没有不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没有不要求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的老师。中国讲究尊师重道,大部分学生对于老师都是尊重敬仰的,老师在台上站着讲话,若是我们坐着回答问题便是对老师的不尊敬,这也我们从学校所学的。我觉得这跟国内的大环境也有关系,在大的公立学校一个班六七十个人,密密麻麻一片,如果不站起来,在地理高度上高于其他人,老师比较难注意到正在发言的同学。鉴于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如果老师抛出一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引得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候老师们又该听谁的呢?

如果这时候有一名同学站起来了,那其他的同学想必就会不约而同安静下来,着这种情况下站起来回答问题也未尝不是意见好事。还有一点,老师时不时的让一位同学暴露在大家的眼球之下也会让同学们更加警觉注意听讲,生怕轮自己站起来后却对所提不知所云而丢了面子。至于坐着回答问题,我认为会使整个课堂看起来更轻松,更互动,更活跃。怎么说,各有各的长处吧!

 


我眼中的叛逆

 叛逆问题,感觉叛逆是每个青春期孩子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不知道我的父辈是不是也有一样的情况。小时候几乎所有的知识和教育都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可以说在那时候我们眼中的父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但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见识的丰富,有一天父母不能解答自己所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我们了解到了更多来自于家庭以外的信息,我们会有一种感受,父母也不是万能的。由此我们会质疑,叛逆。这不能说是一种坏事吧,孩子们长大了一点。父母是我们心中曾经的权威,如今,我们在向权威挑战。

我在中国的时候可以说是比较叛逆,特别是对我妈的唠叨,左耳进右耳出不说,还常常顶撞她,认为真理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也觉得自己懂得够多了,父母的那一套都是老东西了,跟不上潮流,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也认为他们的教育方式在我这种新新人类身上不适用。但是自从我独自出国留学,体会到凡事靠自己,并且在遇到很多事情举棋不定的情况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也许我爸知道怎么做。不知不觉,父母再次成为我的“靠山”“救命草”。我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所学根本不能适应我们所生存的社会,我们需要学的还很多,还需好好历练一番!

记得原来是挺不喜欢和父母聊天的,嫌他们唠叨的太多了,总觉得和朋友在一起玩比较开心。虽然每天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父母也不见得能真真实实了解到他们子女的所见所想,现在想来我觉得这是挺可怕的。

出国后可能是离得远了,也可能是一年才能见一次面得缘故,反而时时念着“该跟父母视频了,这都一个星期了。”

 


林书豪事件有感

林书豪事件有感

林书豪的一夜蹿红引起了大家的很多的思考,且不说的他的得分能力在前五场破了联盟记录,超越了NBA当红球星科比当年的成绩,就仅仅是他的华人面口就够吸引人的眼球了。偌大一个中国,能够跻身NBA的球员只有区区六人,其中还不包括新星林书豪。由此可见他是多么的引人注目了。至于他的国籍,身份,种族什么的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事实一清二楚,中国的祖籍,美国的教育。我觉得他的出名可以归结于几点,第一是征服了NBA,要想在一大堆身体素质超群的黑人和白人中存活下来是十分困难的,更别说是超越他们,但是他做到了。第二,一个来自哈佛的好学生混进了NBA,这同样是很难想象,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是他同样做到了,这样一个集众多光环于一身的怎么逃得开我们注视的目光?

说点跑题的,我由此联想到国内的体育界,每届奥运会中国队确实能去的令人惊羡的好成绩,国家对也确实拥有一批实力超群的健将,但是培养他们的代价是什么?是牺牲最好的学习时间用来训练,这确实能起到很大的成效,但是也同时把他们推向了独木桥,参加比赛并获得好成绩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如果运气不佳的没有取得好成绩或者是伤病缠身的后半身将有可能是碌碌无为的,因为他们缺少维持生计的本领,姚明有个在卖烧烤的师弟,昔日长跑冠军艾冬梅因生计卖金牌。并且几乎每个奥运冠军在退役后都开始返回校园充实他们自己,由此看来国内的选拔和培训机制有待改进.


我眼中的中美差异(2)

 在中国KFC和McDonald只怕是最受欢迎和最贵的快餐了吧,甚至大多数情况下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家庭是吃不起这些洋快餐的。至少在我小时候是如此,只有在生日或者是一再对父母的央求下才能“享受”得到炸鸡和汉堡的滋味,并可以在小伙伴中炫耀从KFC儿童套餐中得到的玩具,那在当时可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洋快餐们在中国真可谓是风风火火闯九州啊大江南北一时都流行起了“汉堡热”。

 

在这里很多美国人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这些都是我们最最大众的消费但是为什么到了中国最摇身一变成了一般人吃不起的洋玩意了呢?中国现在正处于发展中阶段,对一切外来的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用了几千年筷子的中国人当然也抵挡不住刀叉用餐的诱惑,因为西方国家的方式是酷的代名词。再后来pizza hut 也进入了中国大陆,人们当然也不可避免的趋之若鹜,pizza这个在西方国家中扮演者类似米饭的角色再次在中国成为西餐,高端的代名词。


我眼中的中美差异(1)

我眼中的中美差异[1]

       想来美国上学的想法很早就根深蒂固了,但是身在大陆的我并不能从各个方面很好的了解到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小时候印象里的美国就是遍地都是KFC和麦当劳叔叔,人们的长相都是金发碧眼的,超人和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后来渐渐长大了一些,知道了美国还有蜘蛛侠和克林顿。

       自从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班转来了一个美籍华人,我才对美国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他叫中文名叫蓝杰,是一名在旧金山出生的台湾人。当时我见到他时巨大的外貌反差就一下把他和我们这些大陆学生区分出来了,他在六年级的时候有160cm左右,在我们班当时算是一览众山小了。我的第一印象是美国人很高!在随后的校运会上取得的多次好成绩让我对他有了新的看法,身体素质棒!在后来的同学生活中因为我们之间性格和兴趣爱好的种种相似,使我们成为了一对“中美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