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正山訪灣區 為「鄭和」物色畫家

消息来源:

世界日报

 鍾正山訪灣區 為「鄭和」物色畫家

記者周喆聖荷西報導
August 22, 2012 06:00 AM 
鍾正山致力水墨畫傳統與現代的結合。(記者周●吉吉/攝影)

鍾正山致力水墨畫傳統與現代的結合。(記者周●吉吉/攝影)
鍾正山於1964創作的「管他門外原子彈,老子自是酒中仙」,表達對國際冷戰環境的感受。(取材自鍾正山美術館網站)

鍾正山於1964創作的「管他門外原子彈,老子自是酒中仙」,
表達對國際冷戰環境的感受。(取材自鍾正山美術館網站)
 
 

南洋華人畫家與美術教育家,有「馬來西亞現代藝術教育之父」之稱的鍾正山近日造訪灣區。他此行是探望兒子,同時考察美國現代藝術,也要為「鄭和下西洋」長卷畫物色畫家。

鍾正山出生於馬來西亞麻六甲,組籍廣東梅縣,畢業於南洋藝術學院藝術教育系,並獲得舊金山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位。他先後在馬來西亞和中國雲南、內蒙古、湖南創辦五所藝術學院。作品曾在亞洲、歐洲、北美洲等20多個國家地區的國際展中展出。雲南財經大學設有鍾正山美術館。

鍾正山在家庭影響之下走上藝術道路。他生於書香世家,父母很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對中國書畫藝術產生濃厚興趣,青年時代就進入南洋藝術學院(當時為南洋美專)接受藝術教育。

當時在南洋辦藝術教育很艱難,但是美專的校長和老師都很執著,立志要打造東西方文化匯聚的熔爐。在師長影響下,畢業後他就在星馬分離之後去馬來西亞,創辦馬來西亞藝術學院。

談到他所提出的「南洋美術」,鍾正山說,東南亞是多元文化區域,是東西文化的橋梁。作為華人,對他來說傳統文化最重要。中國文化包容並蓄,結合東南亞其他民族文化,形成南洋美術的特色。馬國建國初期,華人貢獻很多。他在辦藝術學院時,就強調學以致用,藝術為社會服務。

傳統結合現代,是鍾正山畫作的風格。他表示,從多元文化中探索,同時保留了中國畫的「空靈」,非常重視「真、善、美」的追求。他說,中國畫是線性的藝術,以線條來體現藝術家的感情。

鍾正山表示,中國畫筆能剛能柔,充滿靈動。他喜歡用水墨畫來表現。但同時也覺得傳統水墨畫需要發展。他在台灣文化大學任客座教授時,就提出要改革中國畫,並在1983年成立「國際現代水墨畫聯盟」。水墨畫改革方向是包容並蓄,形式上接受西方優勢,但是精神不變,中國畫的和諧兼容是他創作的最高核心精神。

正因為這樣,鍾正山發起「鄭和下西洋」長軸畫的計畫。他在麻六甲的「鄭和文化館」內辦美術館期間,越來越感到鄭和的偉大。他表示,鄭和七度下西洋,到過麻六甲五次。前年的「世界鄭和大會上」,他組織畫家團隊,計畫以三百米長的中國畫長卷來表現鄭和下西洋的所代表的和諧兼容、親善睦鄰的精神。

「鄭和下西洋」長卷畫在麻六甲啟動後,移到北京繼續創作,計畫三年完成。鍾正山希望海內外年輕有新思維的畫家加入創作。

 

Share the joy
  •  
  •  
  •  
  •  
  •  
  •  
  •  
  •  
  •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未分类. Bookmark the permalink.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