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媒体疯传柴静调查,毁誉参半,争议趋于情绪化

柴静雾霾调查录像的疯传凸显了社会媒体的爆炸性传播效果,短短几天,据报道有上亿的点击,这是任何传统媒体根本无法比拟的。各路的议论还在持续发酵。

我们以“柴静”为话题,对最近一周的社会媒体做了一个自动调查。

先看社会媒体的热度曲线,从对柴静其人的爆炸性议论可以清晰看到这种星火燎原式网络传播效应,从这一点看,作为媒体人,柴静及其团队利用网络对热点话题的公众传播做得非常非常漂亮,这个案例将来可以进入传播学教材的:

 

下列曲线是随着议论的增长,柴静本人的社会媒体形象的消长曲线,所谓 net-sentiment,简单说就是对柴静说好话与说坏话的比例指标,结果显示一路下跌,侮辱谩骂越来越多。

 

下图是网民情绪的烈度比较曲线,一路上扬。这说明,柴静做了这次报道并在全网疯传引起全民极大关注以后,不仅谩骂吐槽越演越烈,而且赞佩她的和辱骂她的双方的情绪烈度也在不断上升。网民对此越来越情绪化。

 

对她褒贬情绪的挖掘结果图示。相当情绪化,赞美者不惜溢美之词(厉害,羡慕,牛逼等),贬损者不乏破口大骂(脑残,一塌糊涂,虚伪,傻逼,不检点等)。

 

粉她有粉她的理由,诸如:良善,认真,高雅,真实,清楚,明确,优秀,有理有据,合情合理,(演讲)绘声绘色,值得敬佩,中国良心,民族英雄。

贬她也有贬低她的说法,不一而足:捏造数据,毫无新意,没有专业精神,侮辱智商,抹黑中国,美化美国,毫无科学性,等等

虽然赞佩她欣赏她的也很多,但各路匿名谩骂、吐槽和口水随之铺天盖地而来,企图对柴女士做人格谋杀,我想原因有二:一是触及了利益集团的痛点;二是社会媒体的匿名性使得人性恶(比如嫉妒)得到肆无忌惮地宣泄,无论你做的工作如何认真严肃,你终会被比烂的社会媒体唾沫所淹没。第二个问题全世界的自由网络都有表现,但是论无底线侮辱谩骂的广度和烈度,中文网络格外突出。

下图是数据来源的分类:

下面是话题议论的地理分布,中国当然是中心,但在这个互联网无国界的时代,热点网络事件必然是国际性的,不仅北美、欧洲、澳洲、日本的海外华人也议论纷纷,甚至南美(阿根廷?)也有不少议论:

 

也看看与柴静话题相关的热点机构和人物都有哪些:

【相关】

热点话题的社会媒体传播真是了得,柴静的雾霾调查瞬间传遍全网 2015-03-02

 

Share the joy
  •  
  •  
  •  
  •  
  •  
  •  
  •  
  •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