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人的潜力

 
文生长在一书香门第之家,虽然那动乱年月已让这个家风雨飘摇,可每个人骨子里的书卷气却毫发无损。经历了无数次的抄家,洗劫,书本身是几乎荡然无存了。可它们的灵魂却不能从人的脑子里被劫去。老奶奶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就被她父亲送到了他们那地方最有名的省城教会女校,毕业后一直是一所名中学的“先生”,直到嫁人回家相夫教子。无止境的批斗,学习把她那些“琴,棋,书,画“之类统统扫尽四旧的垃圾箱。可扫不掉她那些已存入永恒记忆的书本。
 
 
 
小孙女的到来让她本已雪藏的书魂们死灰复燃了。 从文三岁起,奶奶就不厌其烦地将什么唐诗,女儿经之类抄在纸上,一句句地教文背。随着文一点点地长大,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了,越来越讨厌背这些枯燥的,理解不了的东西。文开始消极反抗,不是老背错,就是半天也记不住。奶奶决不容忍文的这种态度,她准备了一把量布的木尺,每当文第三遍还背不出来的时候,就让文伸出手掌,狠狠地用木尺在上面打一下,一道红印子留在了文的小手上,疼得文一哆嗦。文开始哭泣,眼泪汪汪地重回到纸上,喃喃地叨唠着那些浑浊的“小虫虫”。到文上小学前,已经可以张口即来那些诗啊,经啊之类从没懂过,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背的东西。只知道“木尺”是世界上最大的阶级敌人。但是文的记忆却出奇的好,尤其体现在日后的各种阅读中,真可谓过目不忘。
 
 
 
多年以后已是成人的文偶然读到一篇早期犹太人教育小孩儿的文章,里面有一段发人深思,犹太人要求小孩在七岁之前把整部圣经背下来,据说这一年龄是能打开人脑记忆的容量黄金时段。文不知自己的好记性是不是得益于奶奶的“木尺”。也许奶奶的教育方法极端了些,可朋友的女儿却又是一个例证。女孩儿小时就开始学钢琴,两三年后坚持不下去了,朋友顺从女儿的意思停掉了。高中毕业女儿进了伯克莱大学,那里人才济济,每到有event 时,同学们都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女孩儿酸溜溜地坐在下面只有羡慕的份儿。回家跟朋友发脾气,抱怨为什么小时候不培养她学才艺。朋友委屈地说“是你自己不要学了啊”。女儿更恼火:“那你干嘛不逼我”?打那以后,朋友开始“逼”老二学琴。文也谨以此为教训。儿子钢琴考绩时,明明可以考一个自己水平的级,老师却担心他的乐理基础不好,加之新换老师,坚持要求考低一级。看到老师的态度,小孩儿自然跟着往下出溜。文却毫不让步,理由只有一个,失败没关系,但不去拼全力努力,不能答应。最后儿子在一番“咬牙”后,终于过了高的一级。
 
 
 
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谁也不清楚。因为多数时候一遇到困难都“浅尝辄止”了。常言道,井无压力不出油,压一压未必就是坏处。此文没有丝毫提倡“高压政策”的意思,万万不要曲解。而且压得限度的拿捏好也是个技巧,别落下个压扁了的悲剧。百家争鸣嘛,各抒己见而已。
 
 
本文不涉及任何真人,真事。
 
音乐climbs, 和小孩儿一起攀登山峰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G2zyeVRcbs

 

Share the joy
  •  
  •  
  •  
  •  
  •  
  •  
  •  
  •  
  •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未分类. Bookmark the permalink.

17 Responses to 挖掘人的潜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