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最温馨

       人到中年,越来越靠回忆过日子。烦心的事儿巨多,得找个法子冲淡一下。从记忆中寻觅儿时的好吃的,玩的,重温一遍,那感觉还真不错。

     “奶油炸糕““糖油饼“让人思念到永远。想不出那油烘烘和甜兮兮的东西怎么那么有魅力。大概是肚子里太缺油水了。东安市场的“奶油炸糕“是大人赐予的最高奖赏,在那几块炸糕的驱动下,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汗水。捧着那金灿灿的炸糕,扑鼻的奶香,深感自个儿的刻苦努力是值得的。糖油饼就没那希奇了,家门口的便民小吃店就有,油饼上抹层糖,常吃可就是吃不厌。

       每次回国都想再尝尝这两样东西,可都鼓不起勇气。第一,担心高血糖,高胆固醇。第二,老想着别是地沟油炸的,奶油里有没有三聚氰胺。还是让它们存留在记忆中的好,被现实破坏了太可惜。好在这湾区老中越来越多,各地的“家乡风味“餐馆也应运而生。虽然远隔万里,也时不常能体验到“乡音”。

Milpitas 有一个叫“京味轩“的小饭馆,乍一进去,感觉不怎麽样。狭窄拥挤,油烟呛鼻。还没站稳,已一身味儿了。估计是通风有问题。每回中午去都高朋满座,沸沸扬扬。好容易挨到了一张桌子坐下来,菜谱又没人理。只好看着邻桌四位,高谈阔论,一口京腔如雷灌耳,呦,老乡坐旁边了。再往桌上瞅瞅,夷,一个白羊头摆在大盘里。四人扯着它吃得这个香。问了一句:哎,对不起,你们点的这是什麽菜?“ “这儿的招牌菜,白水煮羊头啊。话音没落,咣当!有一大盆红不拉查的被服务员墩在桌上。羊蝎子来了!” 哥们姐们顿时没了吃相,只听唏哩呼噜地响成一片。

       瞅着邻居一桌羊大餐,。想起了不吃羊肉的原委。小时候什麽都凭票,特别是肉。家里有个远亲大叔在农场工作,负责养羊。每次进城不空手,羊的从头到脚从不重样。小时候什麽都凭票,十几米外就能闻见煮羊肉的味儿,害得我们家差点被当成回民。到后来连动物园听见羊叫都觉得“膻”。不过也多亏他,我们家的小孩们才都长得羊一样的体魄。后来他不幸英年早逝,悲伤之余,一丝丝告慰,终于不用再吃羊了。从此忌掉了羊肉。

      京味轩的老板据说以前是北京前门一餐馆的大厨。 擅长做些北京的风味小吃,他的拿手炒疙瘩,京东肉饼,疙瘩汤还真挑不出啥毛病。

       打那以后,经常前往,有那麽想吃那一口吗?也不是,这些东西能找回我记忆中的美妙,新街口卖肉饼的老奶奶,堆满蜜麻花,糖油饼的西四小吃店。。。一群小姑娘在清凉的夏夜,骑车到天安门广场兜风。每当回忆到兴奋之处,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丝丝的甜意沁入心脾。恍惚置身于世外桃园。

       上次回北京,想再体验一次夜晚的天安门广场。正好碰上几个卖风筝的,买了一串放放。看着渐渐飞高的风筝,感慨无比,自己就像风筝,儿时的记忆就像那线,无论你飞到哪里,它都会把你拉到你长大的地方。

Share the joy
  •  
  •  
  •  
  •  
  •  
  •  
  •  
  •  
  •  

19 Responses to 儿时的记忆最温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