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地久天长

 

薇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梅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两人第一次相遇是在大学的新生宿舍,17岁的薇象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说出的话,做出的事都显得那么幼稚可笑,而大一岁的梅却是那么的成熟,一幅精明干练的样子,象个老大姐一样的照顾着薇。也许是梅有着众多的兄弟姊妹,集体生活如鱼得水,领导才能脱颖而出。薇却需要时间来适应这嘈杂的环境。梅的热心,豪爽赢得了薇的信任和依赖,两人成了无话不谈得好姐妹。

 

一个周末,梅热情地邀请薇去家里做客,薇欣然前往。薇跟着梅坐着公交车七拐八拐到了城的另一头,虽家住本地,薇还是头一回到那地方。一群旧式的筒子楼,窄窄的巷子曲里拐弯,楼门口坐三五成群的老人下棋,聊天,小孩儿们吵吵嚷嚷的跑来跑去。那种嘈杂的景象与薇住的机关宿舍大院得幽静,整齐,成排的杨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磕磕绊绊地从漆黑的楼梯摸到了二楼,公共厨房的油烟扑鼻而来,呛得人直咳嗽。走到离厨房不远的一旧木门前,梅推开门喊了一声“妈!我同学来了!” 十平米见方的小屋,一张大床占了一半。一个老太太坐在床上钉纽扣,周围堆满了钉好和没钉好的成衣。薇觉得老太太的年龄和自己的奶奶差不了太多,“阿姨!你好!“ 老太太笑眯眯地看着俩人说:“你们都饿了吧?我给你们弄饭去!“ 梅坐到床上,熟练地缝起了纽扣,聊起了她家的事情。梅是老幺,与众哥姐年龄相差悬殊。为了让当知青的大哥回城顶替,妈妈提前退休。 那点儿退休金供个大学生十分艰难,所以帮服装厂钉扣子,一个扣子两分钱。爸爸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帮人打更, 几乎不回家。一会儿的功夫,梅妈妈端上一盆热腾腾的红烧肉,香气扑鼻。梅说: " 我妈当姑娘起就会做红烧肉。“ 肉烧得酥烂,入口即化。薇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一口气吃了个够。薇的妈妈不会做饭,还有洁癖。每次薇回家,不是食堂里的打来的大锅饭,就是一锅糊里糊涂的面条。梅妈妈笑呵呵的不停地给薇夹肉,“多吃啊!下回给你们包饺子“。薇好羡慕梅,她有个这么慈祥和好厨艺的妈妈。

 

同梅的家庭相比,薇的家庭就显得冷漠的多。薇的父亲自视清高,每回见到薇都摆出些家长的架子,第一句话总是问“学习怎么样?成绩好不好?" 然后就是“要努力读书,读研,出国。。。“ 说完后就回书房了。接下来就是母亲的叮咛,“不要交男朋友啊!你还小,等学成了再找不迟!女孩子要靠自己!千万别指望别人!“ 薇不在父母身边长大,每每听到这些问话都有些反感。渐渐地,梅的家成了薇向往的地方。梅也毫不吝啬地邀请薇前往,一来二去,薇和梅的哥姐捻熟起来,他们也把薇当成了家庭的一分子,一见面嘻嘻哈哈,无拘无束。薇第一次感到大家庭是这么的温暖。薇学会了钉纽扣,还用牙咬断线头,钉扣的速度可以和梅一拼。还学会了梅妈妈的拿手白菜饺子。一天在回校的公车上,薇对梅感慨地说“梅,咱俩要是亲姐妹该有多好!" 梅笑了,两人沉浸在憧憬之中。。。

 

光阴飞逝,转眼毕业薇和梅劳燕分飞。薇忙着联系出国,梅在政府部门里大展宏图。无论多忙,两人的友谊从未间断。薇有一个心愿,等自己挣了钱后,一定要接济梅妈妈,让她晚年多些快乐。也让梅少些负担。谁知这个心愿却要花几年的时间。随着远隔万里,两人的联系也没那么频繁了,但心里却一直惦念着对方。。。终于有一天,薇“衣锦还乡”了。放下行李,第一件事给梅打电话,问清了梅的新家地址后,薇掏出了一叠钱,放进了一个大信封,揣进棉袄的内衣口袋,往事一幕幕又回到眼前。 一路奔到梅家,激动,拥抱,问候之后。 薇说“走,咱到老房子看看你妈去!“ 梅摇了摇头,眼里泛着泪光,“她几个月前,心脏病突发,去世了。“ 惊愕半晌之后,薇哽咽了,那包钱象锥子一样地刺着她的心。路上等车回家,寒风刀片一样刮着薇那带着泪痕的脸,她却感觉不到丝毫痛意,灵魂早已回到温暖的从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空的阻隔,薇和梅的联系越来越少,可两人欢快的笑声却时常入梦。薇清楚地知道,梅安静地潜藏在她心里的某个角落。一旦梅呼唤她,需要她的帮助时,她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那温馨的友谊早已融化在血液中,将伴随一生。

 

本故事纯属虚构,不涉及任何人和事。

 

明月千里寄相思:http://www.1ting.com/player/aa/player_146503.html

 

 

 

 

 

Share the joy
  •  
  •  
  •  
  •  
  •  
  •  
  •  
  •  
  •  

8 Responses to 友谊地久天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