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与 SAT 2016新考试大纲

近日,美国大学理事会宣布,2016年春季SAT将实行新的考试大纲,并发行了新的考试样题。(https://www.collegeboard.org/delivering-opportunity/sat/redesign
这次考试大纲的主旨,被解读为更偏重学生的成绩而非资质。 学生、教师、家长、记者、培训机构、招生办公室以及各相关人士众说纷纭,都在猜测“考试”这一环节在大学录取过程中将怎样转变角色。
“重成绩而非重资质”的转变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乃至对于非美国、非西方文化背景的学生而言,都是相对有利的。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实用的词汇、历史知识和批判性思维,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书面表达部分和作文仍然是中国学生的薄弱环节。尽管作文是选做题,但相信很多中国学生还是会坚持完成。
这一次的改革将影响到目前就读初三(9年级)的学生。以往,学生都是在高一(10年级)、高二(11年级)阶段开始准备SAT。如今,恐怕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也就是初三开始就要所有行动了。对于在中国的初三学生和家长来说,尤其需要先作出决定:是遵循中考和高考的道路?还是备考SAT?打算在哪里上大学?计划上什么级别的学校?每个学年要如何安排?只有将种种设想都理清了,才能进入相应的备战状态。
纵观2016新考试大纲,中国学生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死记硬背行不通了
中国学生都想摸清标准化考试的每一个记分环节,牢记每一个知识点。他们认为只要多记住一个单词,就有可能多得一分。
然而,在新大纲下,背诵单词宝典的功效将大打折扣。新的SAT将逐渐删除深奥的词汇。中国学生应当联系上下文推测词语的意思,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生僻单词。总体而言,学生会觉得考试的难度有所降低。当然了,这需要一段时间转变,SAT不可能马上撤掉所有记忆相关的考题。
二、从理解论点到抓住论据
新的SAT,学生需要阅读一篇文章,除了要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文章的中心大意,还要阐述辅佐的各个论据来表达作者的观点。
 中国学生向来不善批判性思维,也没有太多申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破译文章内容和提高分析、表达能力。
三、精读推动美国历史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文献
引述大学理事会的原话:“一些构建美国核心价值的文献,比如:《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美国宪法》(the Constitution)和《人权法案》(the Bill of Rights),虽然文字精简,但她们的精神源远流长,至今仍激励人心。每一期SAT都将收纳一篇重要文献的摘录或者全球化下关于自由、正义、人类尊严的对话。我们希望,通过考试的形式鼓励学生去思考如何做美国乃至世界的公民,什么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希望学生仅仅关注自身的学业和前途。其它的选题,也包括《联邦党人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和马丁·路德·金的《来自伯明翰监狱的信》(Letter from a Birmingham Jail)的文摘。”
如果问中国学生来美国学习原因,他们往往回答:美国的思想进步;在美国可以言论自由;美国是文化大熔炉;美国推崇博雅教育等等。以上价值观成就了美国的优越性,而又植根于重要的历史文献、科学发展的学术报告以及拥有崇高理想的精神领袖们。因此,中国学生通过精读这些重要章节,既熟悉了美国的核心价值,又为SAT作了准备,一举两得。大学理事会的确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
在中国的一线城市,那些设立了国际部的中学,常常在讲授中国历史的同时,也加入美国历史和政府管理的AP课程。事实说明,越早接触多元文化的学生,越有出国留学的需求。鉴于出国留学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涌现很多SAT的辅导机构。如果这些教育机构可以做好它们的工作,可以预期,中国学生的整体素质将会逐渐提高。
似乎很多中国人对美国历史和文化都能说上几句。提起马丁·路德·金,很多人都能信手拈来:他的名言是“我有一个梦想……”;他提高了美国黑人的地位;他改善了美国各种族裔的关系;他有坚持抗争、实现美好新世界的信念。然而,对于SAT的辅导机构而言,这些并不足够,她们还要肩负更多工作。就拿《来自伯明翰监狱的信》来说,是只讲述文献内容本身?还是也涉及马丁·路德·金的个人事迹?又或是展开到美国20世纪的种族关系?甚至是黑人奴隶制度?我自认不够资格评论中国人该如何教授美国历史和文化,但SAT的辅导机构需要更完善地编排课程。
Share the joy
  •  
  •  
  •  
  •  
  •  
  •  
  •  
  •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