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2. 什么是界限

过犹不及

第一部分 什么是界线  

 第二章 界限是什么

有一对父母来找我,提出一个常听到的要求,希望我能够“修理一下”他们二十五岁的儿子比尔。我问他们比尔现在人在哪?他们回答我说:“喔,他不想来。”
“为什么呢?”我问。
“是这样的,他不认为他自己有什么问题。”他们回答。
让他们很诧异地,“他也许没有错!”我说:“可不可以请你们告诉我他的情形。”
他们告诉我:比尔的问题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从他很小就开始了。在他们眼中,比尔从来没有“乖过”,近几年来,还常常嗑药,无法好好待在学校念书或者找个工作做。
很明显的,这一对夫妇很爱他们的儿子,也很为他目前的生活状态操心,。他们想尽办法希望比尔有所改变,过负责的生活,却枉然无效。比尔仍然嗑药,逃避责任,滥交一些问题朋友。
他们说:他们总是供应比尔生活上的一切需求。让他金钱宽裕,这样“他就不需要打工,可以多念点书而且有个社交生活”。当比尔的功课当掉了、被退学了,或不再去上课了,他们很用心的再帮他找一间学校,想“或许其他的学校对他比较好”。
等他们述说一阵以后,我说:“我想,你们的儿子说得没错,他是没有什么问题。”

你们一定以为他们当时凝结在半空中的表情是一张快照相片!整整一分钟,他们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看着我。最后,那位父亲终于开口说话:“我们没有听错吧?你不觉得他有问题?”
“没错!”我说:“比尔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你们。因为不管他想要什么,他几乎都可以如愿以偿,没什么好操心的嘛!反正,你们付钱,你们不满,你们忧虑,你们策划,你们自会使用一切精力来满足他所有的欲望。比尔没有问题是因为你们全帮他负担起来了。那些问题本来应该是他的,现在看起来,那些问题都变成你们的了。你们要我帮忙给他一些问题吗?”
他们以为我疯了,但却也慢慢看见一丝亮光。“你说‘要给他一些问题’是什么意思?”比尔的母亲问。
“是这样的,”我解释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或许应该把一些界限跟他说个清楚,这样,他就必须为他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而不是有你们来替他担负了。”

“你所谓的‘界线’是什么意思呢?”那位父亲问。
“这样说好了,就好像他是你的邻居,他从来不为他家的草坪浇水。可是,每次你一打开你家的自动浇水系统,你们家的水全都洒在他家的草坪上。你们家的草坪因此发黄枯萎,比尔看看他家浇的绿油油的草坪,跟自己说:‘看来,我家的庭院没有什么问题嘛!’你们儿子的生活就是这样,他不必念书,不必有打算,不必找工作,照样住的舒舒服服,钱多的花不完,还能享有一个负责的家庭成员可以享受这一切的特权。”
“可是,如果你们把你们家房地产的界限划分清楚,如果你们能够好好修理你们家的自动洒水系统,让水只洒在你们家的草地上。如果他仍不自己动手浇水的话,他就得住在没草的土堆中了。过一段时间以后,他或许就不会喜欢那种生活了。”
“但他现在的情形呢?他不负责任而过的快乐,你们负责却过得凄惨。其实,只要你们跟他设立地界就好了,搭个篱笆,把他家的问题留在他家的庭院内;反正,那个问题本来就是他的,不是你们的。”
这样停止帮助他,不是太残忍了吗?”比尔的父亲问。
你们这样出手援助就帮了忙吗?”我问。
他的表情告诉我,他已经开始慢慢了解了。

看不见的房地产界线和责任
在现实的世界里,地界很容易看得出来。篱笆、标志、墙壁、放有鳄鱼的壕沟、修剪整齐的草坪、树篱,都是一些明显可见的界线。外表或许有些不同,传达的信息都一样:这是我家地界的开始之处。在法律上,房地产的主人必须为他或她的地产上所发生的事情全权负责;如果你不是物主,你就不需要负责。
对拥有土地所有权的人来说,现实的界线就是一条可见的土地界线,你可以到郡上法院找出那些地界在哪里?当地界出问题的时候,你必须打电话找谁负责?
我们心灵世界的界线和现实世界的地界一样真实,只是平常不太容易看出来而已。这一章的主旨就在协助你对那些难以捉摸的界线下定义,了解它们经常存在的事实将可以增添你的爱心,拯救你的生命。现实的生活里,界线将为你的灵魂定位,帮助你保守与维持你的心。“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效果是由心发出。”《箴言》四章23节)

“我”和“不是我”
界线可以帮忙我们定位,定义什么是我,什么又不是我。界线可以标示我到哪里为止,别人从哪里开始,让我有“所有权感”。
知道我可以拥有什么,我的责任是什么,将给予我自由。
假如我明白我家的庭院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我就可以自由的来去。所以,能够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会给予我许多不同的选择;不能“拥有”我自己的生活,我的选择或取舍就会变得有限。
想想看,如果有人对你说:“好好捍卫你的疆土,因为你必须为那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负责。”却不告诉你到底你的疆土界限在哪里,你将多么困惑!或是,他们不给你保护疆土的工具,这不只叫你困惑,同时还是很危险的。

但这正是发生在我们情感上与属灵上的情形。神造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活在在自己“里面”;也就是说,活在我们自己的灵魂里面,必须为那些构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负责。“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里的喜乐,外人无干。”(《箴言》十四章10节)我们必须处理我们灵魂里面的东西,而界线可以帮助我们为此定位。假如没人把范围告诉我们,或教了我们错误的范围,我们的生活就会陷入极大的苦难。
《圣经》明确地告诉我们那些范围是什么,又如何保护它们。可是,我们的家人或过去的一些人际关系,却使我们常常把那些范围搞混了。
界线除了告诉我们必须对什么负责意外,也告诉我们什么不是我们的所有物,什么是我们不需要负责的。比如,我们不需要为别人负责。《圣经》也教导我们绝对不可以想要控制别人——虽然我们常常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希望能够如此。

“对别人”与“为自己”
我们必须对(to)别人与为(for)自己负责。《加拉太书》第六章第二节说:“你们个人的重担要相互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对彼此的责任。
很多时候,别人的“重担”(burdens)太大了,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资源,或只是,来承受那些重担,他们确实需要别人帮忙。舍己去帮助别人承担他们无法承担的重担,正是耶稣牺牲的爱,也就是耶稣基督为我们所做的,他为我们担负我们无法承受的重担,他拯救我们,这是他“对”我们负责。
可是,第五节也说:“个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每个人都有只有他(她)自己可以担当的责任,这些是属于我们个人特别的“担子”,我们每天都必须自己负责没法解决的。有些事不是别人可以为我们做的。我们对生活中某些事情有所有权,是我们自己的“担子”。
“重担”与“担子”的希腊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与区别。希腊文“重担”的意思是“过度的负担”(excess bundens)或是那些重到会让我们倒垮下去的负担。这些负担宛如大石,可以把我们碾碎。我们是不可能自己一个人背负一块巨石的;勉强为之,我们的背部一定会被压断。面对那些巨石——即生活中所碰到的危机与悲剧——我们便需要别人出手协助。
相反地,希腊文“担子”意思是“货物”(cargo),或是“每日辛劳工作的重担”(the burden of daily toil),就是我们每天必须做的那些事情。这些担子就像背包(knapsacks),是人担负得了的。因此,神期待我们可以处理自己的感情、态度、行为,以及他所交托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他期待每个人都可以背负自己的背包,即使有时候并不容易
当人们把“重担”误认为只是“每日的担子”而拒绝别人的协助,或是把“每日的担子”当做“重担”而以为自己可以不必挑负的时候,问题就发生了。结果,不是导致永无止境的痛苦,就是产生不负责任的行为。
为了不使自己陷入痛苦或不负责任,及早决定“我”是什么,我责任的界线在哪里,别人的界线在哪里,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章的后面会讨论到我们必须为什么负责,现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到底界线的特性是什么?

“好”的进,“坏”的出

界线可以帮助我们分辨我们到底拥有些什么,我们才可以好好照顾它们。界线帮助我们“勤勉的保守我们的心”,把对我们有助益的东西都留在篱笆里面,对我们有害的则全挡除在篱笆外面。换句话说,界线可以让我们把“好”东西留在里面,把“坏”东西挡在外面。界线帮助我们保护我们的财宝(《马太福音》七章6节),别人才不会把我们的财宝偷走。界线把珍珠留在里面,把猪群挡在外面。

有时候,我们却把坏的留在篱笆内,把好的挡在篱笆外。这时,我们必需能够打开篱笆上的门,赶快把好的宴请入内,把坏的送出篱笆外。也就是说,我们所建造的篱笆必须有一道门。比如,我觉得内心有痛苦或罪恶了,就必须打开自己的心门,与神或者其他人交通,以便内心得着医治。吐露内心的痛苦或为自己的罪认错忏悔,可以帮助我们把“坏的赶出去”,这样,坏的东西就不会继续留在心中毒害自己了(《约翰一书》一章9节:《雅各书》五章16节;《马可福音》七章21-23节)。
如果有好的东西在外面,我们就要打开心门,“让好的东西进来心里”。耶稣谈到那些“接待”他与他的真理的人,就是这个意思(《启示录》三张20节,《约翰福音》一章12节)。如果别人有好东西给我们,我们就必须向好东西打开心门(《哥林多后书》六章11-13节)。只是,我们却常常把从别人那里得来的好东西摒除在门外,失去享受那些好东西的机会。
长话短说,界线不是城墙。《圣经》没有要我们把别人“摒除在城墙外”;事实上,反而希望我们能够在神里“合二为一”(《约翰福音》十七章11节)。我们要和别人同住一个社区,但社区内,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可以享有的空间与属于他自己的房地产。最重要的是,我们房地产的界线必须使人能够通过,却也足以把一切危险都挡在界线外。

可是,许多在成长过程中受过虐待的人,却常常把界线的功用本末颠倒,让坏的进来,把好的挡在门外。玛丽便是在他父亲虐待下长大的,他的父亲并没有鼓励她发展出正确的界线。结果,她把自己的心门关起来,将痛苦都隐藏在心中,不知道把她所受到的伤害表达出来,把痛苦赶出去,也不懂得如何打开心门,让外面的支持来医治她受伤的心灵。更糟糕的是,她还让人有机可乘地把更多的坏或痛苦“塞”进她灵魂深处。所以,当她来寻求我们协助的时候,内心装满了许多痛苦,仍然被人戕害,而且把外来的支持全“摒除在门外”。
她必须把她界线的功用再次颠倒过来。她必须搭建坚固耐用的篱笆,把坏的东西挡在外面,并且在篱笆上加个门,让她灵魂里的坏东西可以出去,而她极需要的好东西可以进来。

神和界线
界线的观念来自神的本性。神定义他自己是明确清晰、独一无二、独立自主、绝对为自己负责到底的神。神借着告诉我们他自己的观点、感觉、计划,他允许什么、禁止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来为他的个性定位与负责。
神也定义他自己与他的创造物、与我们都是分开的。神把他自己跟其他的一切区分开来。他告诉我们他是谁,又不是谁。比如,他说他就是爱,他不是黑暗(《约翰一书》四章16节;一章6节)。
除此之外,三位一体中也是有界限的。圣父、圣子、圣灵虽然三位一体,却又非常不同,每位都有自己一些不同的界线。每位都有自己的位格与责任,每位都有自己一些不同的界线。每位都有自己的位格与责任,却又彼此息息相关,同在爱里(《约翰福音》十七章24节)。
神对他的“庭院”也有所限制。他抵挡罪恶,允许行为的后果。护卫他的房子,绝对不让败坏或邪恶的东西发生或住在里面。凡爱他的人,他都邀请他们进去,而且把爱浇灌在他们身上。他那些“界线的门”一直都很适度的“开”或“关”。
同样地,神也给予我们他的“样式”(《创世纪》一章26节),给予我们属于自己界线范围内我们承担得起的个人责任。他要我们“管理与治理”全地,并对他所赐给我们生命作尽职忠心的管家。要达到那个目标,我们一定要有和神一样的界线。我们必须以神为楷模,学习与发展出神所希望我们拥有的那些界线。

界线的范例
任何能区分你和别人的不同,或者显示出你从哪里开始、又在哪里结束,都是界线。以下是一些界线的例子。

皮肤
定义自己最基本的界线是自己的皮肤。一般人往往以此界线来隐喻个人的界线是否受到了侵犯。“他真是刺到我皮肤底下去了!”(He really gets under my skin),也就是“他激怒或惹毛我了!”的意思。你肉体的自己是第一个让你知道你与别人不是一体的方法。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你就会慢慢发现你和那个拥抱你的父亲或母亲并不是同一个人。
皮肤的界线可以让好的留在里面,把坏的挡在外面。皮肤保护你的血液、骨头,使其完整地留在体内。皮肤还可以防止细菌侵入,保护你不受到细菌感染。皮肤也有开口让“好”东西进来,比如食物;也有开口让“坏”东西出去,比如排泄物。
受过肉体的戕害与曾经被性侵犯的人,对界线常常无法有明确的感觉或者概念。因为他们年幼的时候,别人教导他们的是:他们的所有权(property)并不是真的从皮肤开始,别人可以侵犯他们的所有物或为所欲为。结果,长大以后,他们便很难为自己建立起界线。

话语

现实生活里,篱笆或一些其他的结构,经常用来表示地界或界线。在属灵的世界里,那些篱笆却是看不见的,但是,你仍可以用你的话语来为自己建筑一道道保护自己的围墙。
最基本的话语便是:“不!”。这句话让别人知道你与他们是分开存在的,由你控制自己。你的话有明确的“是”——或“不是”——乃《圣经》的主题之一,整本《圣经》中,处处可见(《马太福音》五章37节;《雅各书》五章12节)。
不,是个与人面对面正是问题的字眼。《圣经》说我们必须面对我们所爱的人,说:“不,你那种行为我不能接受,我绝对不和你同流合污。”不,这个字眼,对限制别人虐待自己的行为也很重要。《圣经》中许多信息都一再激励我们要对邪恶的款待说不(《马太福音》十八章15-20节)。

《圣经》也警告我们:给予绝对不要“作难与勉强”(《哥林多后书》九章7节)。没有界限的人却往往不懂得如何对人家说不,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的控制、压力、要求;有时在别人真的有需要时,他们也挣扎是否该说不。他们以为一跟别人说不了,就会破坏他们与对方的关系,因此,即使内心不满,仍勉强服从。有时,压力是别人加在你身上的;有时,却出于你自己,是你觉得你“应该”去做。不能对外来的压力与你内心的压力说不,你就失去对你所有物(property)的控制权了,也就没有享受到“自我控制”的果实。
当你和别人沟通你的感情,意图,或者喜恶,你的话语正在为你的所有物定位。如果你不用你的话语为自己的所有物定位,别人将很难了解你的立场。当我们的神说:“我喜欢这个,我恨那个。”“我会做这个,我不会做那个。”其用意便在此。你的话语可以帮助别人了解你的立场,为你自己定位,让别人知道你的“地界”设在哪里?“我不喜欢你那样大声吼我!”给对方一个很清楚的信息,知道你如何处理你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可以了解你自家庭院内的“规矩”。

真理
了解上帝的真理与他的主权可以给予你界线,让你知道他那些界线到底是什么。了解上帝绝对无法改变的真理,可以帮助你在与神的关系中定位。比如,他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拉太书》六章7节)你如果不面对现实好好遵守他的真道,将因反抗而受到伤害。面对神的真理就是面对现实,顺从神的真理,遵守他的法度,将使你拥有比较美好的生活(《诗篇》一一九章2节,45节)。
撒旦最会扭曲事实,回想在伊甸园,就是撒旦诱惑夏娃去怀疑上帝的界线和他的真理,结果,当然是很悲惨的。
在真理中总是比较安全;不管是了解神的真理或了解有关你自己的真相。很多人因为不能设立自己的地界,不能接受也不能显示出真正的自我,于是,一辈子过着散漫混乱的生活。真实的了解与面对自己,才能给予你合乎《圣经》的完整或一致(integrity or oneenss)。

地理上的距离
《箴言》二十二章3节说:“通达人见祸躲藏。”有时,让自己离开现场有助于你保有界线。就像耶稣常常履行的一样,当你向对方显示你的界线后,与对方保持一段有形的距离,可以为你的肉体、情绪、属灵上的需要,再重新充电。
或是,你可以离开一下,以避开危险,使事情不会恶化。《圣经》力劝我们要远离伤害我们的人,为自己建立一个安全之处。如果你能够避开一下,让留下来的人经历交谊上的损失,或许会使对方的行为有所改变(《马太福音》十八章17—18节;《哥林多前书》五章11—13节)。
人与人的关系一旦存有侵犯或虐待的行为,很多时候,惟一的方法就是保持距离,让对方明白你所设立的界线是确实的,直到对方能够解决问题。为了控制“灾祸的蔓延”,《圣经》支持我们有时要保持距离,以策安全。

时间

当你的生活失去控制,当你的界线需要设立或重画,暂时离开一个人或是你所从事的工作一段时间,可以让你重新掌握生活中失控的局面。
在精神上或情感上从来没有和父母分离过的成年小孩,往往需要与他们的父母分开一段时间。“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传道书》三章5-6节)从他们出生以后,他们就一直留在父母的怀抱,舍不得离开或是害怕舍弃自己与父母那种早已不合时宜的关系。他们必须有一段时间来舍弃旧有的包袱,重新为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划出新的界线;有时,他们或许会觉得自己在疏远父母;其实,分开一段时间,反而可以改进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

情感上的距离(Emotional Distance)
在情感上保持距离是一条暂时的界线,可以给予你的心所需要的安全空间;但非长久如此。感情受创的人需要找个安全的地方让自己的情绪缓和冷静。在不幸福的婚姻中,那位受到凌虐的人有时必须和戕害自己的人在情感上保持一段距离,知道对方愿意开始正视问题,变成值得信任的人。
你不应该一再让自己受伤或失望。假如你现在正处于被凌虐的关系中,你必须等到真的很安全了,或可以看出对方确实改进了,你才可以回到对方身边。许多人都因原谅了对方而太早相信他(她),不先确认一下他(她)是否真的“结出果子,与悔改的心相称”(《路加福音》三章8节)。不设法寻找真相,而继续对有虐待或瘾性行为的人打开心门,是很愚昧的。当然要能原谅他人,却也要懂得先保护自己,知道你确定对方已有改变为止。

其他人
你还必须依赖别人来协助你建立与保有界线。那些受制于别人的瘾性、控制或虐待的人将发现:这么多年来他们这种“爱得太多”的情形,只有经由支持团体的协助,才有可能为自己设立界线。支持系统的扶持,让他们生平第一次可以向虐待或控制他们的人说不!
为什么需要别人来帮你设立界线呢?有两个理由。第一,你人生中最基本的需要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常常会因为人际关系受苦。很多人之所以一再忍受对方的虐待,就是害怕反抗后,对方将离开自己,而让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就是因为害怕落单,许多人多年来一直处于被虐待的景况,害怕一旦设下界线后,他们的生命中不再会有爱了。
可是,如果他们能够打开心门,让别人来帮助他们,他们将会发现其实那个一再欺负他们的人,并不是这世上爱的唯一来源,他们可以从支持团体中得到力量,设下他们早就应该设下的界线,不再感到孤独。耶稣基督的教会给予他们力量去抵挡困难与伤害。
另一个理由是我们需要新的意见与教导。很多人都被教会或家人误导,以为设立界限不符合《圣经》教诲,是卑鄙的,或是自私自利的。这些人需要好的支持团体给予他们正确与合乎《圣经》教导的扶持,把那些捆绑自己,老是让自己有愧疚感、并在内心一再播放的“录音带”丢掉。本书的第二部,我们将会仔细讨论在人生主要的情感关系当中,我们应该如何设立界限。现在,我们所要注意的重点是:界限并不是设立在虚无缥缈中的;设立界线往往是需要一个支持网

后果
侵犯别人的地盘是有其恶果的。“闲人勿进!”的标语就是警告别人不能超越界线;一旦越过,恶果必须由自己负责。《圣经》一再告诉我们一个教训:如果你走这一条路,这种结果就会产生;如果走另一条路,其他的结果就会发生。
就像《圣经》中所说的:怎样的行为就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我们必须遵行“人种的是什么因,就会结怎样的果。”而要求对方为自己所结的后果负责到底。“如果你不停止酗酒(或“如果你午夜前不回来”“你不停止打我”“你不停止对小孩那样乱吼乱叫”)我就会离开你,直到你去找治疗。”如果夫妻中的他(她),对自己说的警言都能说到做到,许多婚姻其实都是可以挽回的。或是,做父母的对问题儿女的最后通牒:“如果你不先找到工作就随便辞职,我不会再供应你金钱花用。”或是“你再吸大麻,你就自己搬出去外面住”。如果父母对这些警言都能坚持到底,我相信很多年轻人也都会浪子回头的。
《帖撒罗尼迦后书》三章10节,保罗说: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饭。保罗不是在开玩笑。神不容许不负责任的行为,而懒惰的后果就是挨饿(《箴言》十六章26节)。
“后果”好比在篱笆上加上铁刺,让别人知道我们对自我的尊重是真心真意的,如果有人胆敢侵犯到它们,一定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是在告诉对方: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很有原则,我们全心全意的承诺若要依据我们有助益的价值观而活,我们将保护和防卫这样的承诺。

什么在我的界线之内呢?
就许多方面来说,“好的撒玛利亚人”这故事是个很好的典范,很清楚的说明界线何时应该遵守与侵犯。试着想想看,要是那个撒玛利亚人是没有界限或原则的人,当时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你应该知道这个故事的: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回到耶利哥,落在强盗手中,它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丢下他就走了。有一个祭祀和一位利未人,从路的另一边经过,都当做没看到一样。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动了慈心,

上前包扎他的伤处,把他带到旅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撒玛利亚人拿出一些钱给旅店的老板,说:“你且照顾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让我们暂时脱离一下这个我们熟悉的故事,假设那个受伤的人现在刚好醒过来,说:“怎么?你要离开我啊!”
“没错,我需要到耶利哥去谈生意。”撒玛利亚人回答。
“你不觉得你这样做太自私了吗?我受伤这么重,需要有个人可以陪我讲讲话。如果你现在离我而去,耶稣怎么拿你来当模范呢?你根本就不像个基督徒嘛!把我这个最需要你的人如此恶意离弃,你那‘牺牲与奉献自己’的精神到哪里去了?”
“我想你是对的。”撒玛利亚人说:“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是没有爱心的行为,我确实应该做的更多,我会把我的行程再延后几天。”
所以,他和那个人多待了三天,陪他聊天,确定那个人既快乐又满意。
第三天下午,敲门声起。一个带信的人走了进来,递给撒玛利亚人一封他在耶利哥生意伙伴写来的信:“我们已尽可能等你很久了,最后,我们决定先把那些骆驼卖给别人,我们的下一批骆驼六个月以后才会来。”

“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呢?”撒玛利亚人在空中挥舞着手中的信,对那位复原中的以色列人大声嘶吼:“看看你干的好事,让我没买到那批对我生意很重要的骆驼,现在,我没办法向我的顾客交代了,我很可能破产倒闭,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呢?”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故事对我们或许蛮熟悉的。我们都可能因为一时动了怜悯之心而帮忙一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却为了对方耍些技巧,让我们所做的超过了我们原本的意思,结果,我们变得不满、愤怒,而且错失我们生活必须有的一些东西。或是,因为我们想要从别人身上得到很多的东西,就开始向对方施压,直到对方投降。只是,他们的给予并非出自真心,是源于顺从,而且给的心不甘情不愿。这两种情形与结果,都将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为了避免这类情形的发生,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在我们的界线范围之内,我们只需为什么负责。

感情(Feelings)
在基督徒的世界里,感情往往被人曲解,有人说它根本就不重要,也有人说它是肉体情欲的表现,真是应有尽有。只是,接二连三的例子不断地在告诉我们:感情对我们的动机与行为,其实占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你看过有多少人因为感情受伤而彼此做出不讨神喜欢或者亵渎神的事?又有多少人因为多年来一再忽略自己的感觉而有自杀的倾向,因为罹患沮丧症而必须住院治疗?
感情,不仅不能忽略,也不能为其所控制。《圣经》一再告诉我们要“拥有”自己的感情,而且要对它们有警觉性。感情常常激励人行善。好心的撒玛利亚人便是因为动了慈心,才会帮助那位受伤的以色列人(《路加福音》十章33节)。浪子回头的故事也是因为那位父亲对他的儿子动了慈心,而用手抱着他的颈项《《路加福音》十五章20节)。耶稣对那些来听他讲道的人也多次“动了怜悯之心”(《马太福音》九章36节,十五章32节)。

感情来自内心,可以让你知道你与对方的关系或状况。感情可以让你知道你们的关系到底是维持良好或是已经出了问题。假如你觉得你们的关系一直很亲密,而你也都能够感受到很多爱,你们的情况大概很不错。如果你内心充满了怒气,你们的关系或许已经出了问题。重点在:你的感情是你自己的责任,你需要自己先拥有主权,认真地把它当成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及早发现症结并设法解决。

态度与信念
态度,就是你对神、生命、工作,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看法与倾向。信念(beliefs),就是你所接受为真理的任何事情。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出自己的态度或信念正是我们生活不安的来源。就像我们的祖先亚当与夏娃一样,我们常常责怪他人。我们需要拥有自己的态度与信念,因为他们归属我们的地界范围之内。我们是受到它们影响的人,而且只有我们才能改变它们。
问题是:我们很小就开始学习那些态度,而它们对我们以后成为怎样的人或如何行事影响极大。耶稣责备法利赛人和文士离弃神的诫命,“拘守人的遗传”(《马可福音》七章8节,《马太福音》十五章3节);从来不对自己的态度或信念质疑的人,最容易陷入这种困境。
有界限问题的人对责任的看法与态度往往也扭曲了,觉得要求别人为他们(别人)的感情、选择、行为负责是刻薄的。他们忘记《箴言》一再重复告诉我们:设下界线与愿意接受责任的人,可以救命。“弃绝管教的,必致贫受辱;领受责备的,必得尊荣。”“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言》十三章18节;24节)

行为
行为是有后果的。保罗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拉太书》六章7-8节)假如我们认真念书,就会得到好成绩。假如我们出去工作,就能得到工资。假如我们运动,身体就比较健康。假如我们对别人好,与对方的关系也会亲密一些。就负面来说,如果我们栽种的是懒惰、不负责任、失去控制的行为,我们也可以预知收成将是贫穷、失败,以及生活上的放荡不羁。这些都是我们的行为所得到的自然结果。
但是,假如有人介入别人“因果关心”的自然法,问题就出现了。一个总是酗酒或虐待别人的人本来应该尝到喝酒或虐待人的恶果。“舍弃正路,必受审判”(《箴言》十五章10节)若有人出手干扰因果关系的自然法,不让这些人自食恶果,反而使这些人变得更为无能了。
这种情形经常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父母常常会对孩子大声嚷嚷或唠叨不停,却又不让孩子去承受他们恶行的后果。“爱,却有限制”“温和,仍要求子女必须为后果负责”的父母,才能养育出有信心,对生活有控制力的子女。

选择
我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结出“自控”或“节制”(self-control)的果实(《加拉太书》五章23节)。界线有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我们常常放弃自己选择的主权,而把选择的责任改放在别人身上。想想看,当我们在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或没那样做的时候,有多少次,我们会使用这种字眼:“我是不得已的啊!”“是他(她)叫我这样做的啊!”这些都是我们不能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明证。我们总是让别人来操控我们,以为这样就可以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我们必须了解,不管我们怎么想,是我们在控制自己的选择。这可以使得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不会像《哥林多后书》九章7节所说的“作难或出于勉强”。假如保罗觉得对方是因为“不得不”而给,他绝对不会收下对方的礼物。有一次,他还把一份礼物送回去,便是“叫对方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而是出于甘心”。(《腓利门书》一章14节)约书亚在那有名的“选择”宣言中所传达的意义也是一样:“若是你们以侍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侍奉的。”(《约书亚记》二十四章15节)
耶稣对那位因为工资问题而愤怒不满的工人也说过类似的话:“朋友,我不亏负你,你和我讲好的,不是一钱银子的吗?”(《马太福音》二十章13节)是那个人自己要选择为那些钱做工的,他却为了后来的人所做的工时少而得到和他一样的工资生气。
另外一个例子是浪子回头故事中的哥哥,是他自己选择要留在家中事奉,却为了浪子回来得到的待遇而生气,他需要人提醒他:那是他当初的选择,是他自己选择要留在家中的。
整本《圣经》都一再强调:人享有选择的主权,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像保罗所说的:若选择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我们必要活着;若选择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罗马书》八章13节)。根据别人是否允许,或因自己的愧疚感而做决定,将产生愤恨不满的情绪,也是顺从肉体而活。我们实在太习惯别人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了,而以为自己“勉强作难”为别人所做的事,是出于自己的爱心。
设下界线可以使你一定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你自己做的决定,你就必须承担它们的后果。同样情形,你也可能因为没有做出本应该做的决定,而错失本应拥有的幸福美满的生活。

价值观
我们认为有价值的,就是我们所珍爱并以为重要的东西。我们却常常不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担负起责任。我们往往太看重别人的赞许,胜过看重神的赞许,也就是“爱人的荣耀,过于神的荣耀”(《约翰福音》十二章43节)。因为这种价值观的错误,我们的生活也跟着混沌,错失真宝。我们误以为权力、财富、欢乐,可以满足我们内心最深层的欲望,事实上,我们所想要的是爱。
在我们错爱或错惜价值不会持久的东西后,对自己的失控行为能承担责任,或当我们愿意承认我们的心所珍惜的是不能满足我们的东西,就可以从神与他的子民那里寻求帮助,使我们有颗崭新的心。界线不是帮我们否认,乃是要我们坦承自己有哪些陈旧有害的价值观,然后求神帮助我们改变它们。

界线(Linmits)
要设立良好的界线,有两个观点特别重要。第一,要对别人设立界线。这是我们谈到界线问题时最常听到的。其实“对别人设立下界线”乃是用词错误,因为我们根本办不到。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限制自己与行为不正当的人的接触,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或是使他们行为得当。
我们的模范是神。神并没有真的向人“设限”而“使”他们行为端正。神只是设下一些标准,让人自己去选择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然后,在他们的行为不当的时候,他便和那些人远离。事实上,神如此说:“你可以选择你所要做的方式,但是,你不可以进入我的殿”。天国是悔改之人的去处,欢迎所有选择悔改的人。
神设立界线来远离邪恶,远离那些不知道悔改的人;我们也应该如此。《圣经》一再劝导我们要远离那些具有毁灭性行为的人(《马太福音》十八章15-17节,《哥林多前书》五章9-13节)。我们这样做并不是没有爱心,是在保护爱,是在采取行动,以免受到无情的摧残。
另一个对我们有益的观点,是要设定我们自己内心的界线。我们内心需要有个空间,在那里,我们可以放进感情、冲动、欲望而不表现出来。我们需要自制,不是压抑。
我们必须能对自己说不,这包括毁灭性的欲望,以及那些虽然好但非适当时机时去追求的欲望。健全的内心架构和掌握主权、责任感、自制一样,是设立界线与自我定位很重要的成分

才干
请将以下两种反应彼此对照一下:
“ 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
“ 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 ” (《马太福音》二十五章23,26-28节)

没有其他经文更显示:我们应该将神所赐给我们的才干负责到底。虽然这里所谈到的是金钱,一样可以应用到我们那些内在的才干和恩赐上。很明显地,才干是在我们的界线之内,是我们的责任,只是,要为这些才干负责常常使人害怕,他是有风险的。
这一个才干的比喻显示:当我们能够利用我们的恩赐,有生产力,甚至丰收,我们是负责的仆人。我们需要工作、练习、学习、祷告、资源、恩典,来克服“又恶又懒”的仆人所害怕的失败。神并不是因为懒惰的仆人害怕而严惩他;每一个人在开始尝试崭新或艰难的工作都会害怕。神严罚恶懒仆人的原因是他根本没有去面对他的恐惧,尽其所能地试试看。不去面对恐怖是否认神的恩典,侮辱神给予我们恩赐与恩典——在学习过程中,他总在一旁支撑着我们。

思想
我们的心意和思想是神形象的重要反应。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的生物具有跟我们一样的思考能力。我们是世上惟一的生物被神呼召要“尽意”爱我们的主(《马可福音》十二章30节)。保罗也如此说过:“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能顺服基督。”(《哥林多后书》十章5节)要在我们的思想中建立界线,牵涉到三件事:
我们知心朋友拥有自己的思想。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思想方式与过程,他们只是很机械性的思考别人的观点,不曾顾虑到自己的看法。他们把“别人”的意见、理由,全往自己身上囫囵吞枣,没有半点质疑,也不去考虑“到底自己的观点是什么?我们当然应该听听别人的意见,斟酌份量,却不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双手奉送给别人。我们应该依据我们与对方的关系为自己来看事情的轻重,互相“雕琢”造就,而仍然保持自己是一个可以独立思考的个体。
我们必须在知识上有所长进,而且拓展我们的心智。我们需要更认识神和他的话。对于认识神的话,大卫说:“我时常切慕你的典章,甚至心碎 …… 你的法度是我所喜乐的,是我的谋士。”(《诗歌》一一九章20,24节)我们也可以借着研究神的创造与他的一切工作来了解他。在认识他的世界中,我们服从他的诫命来“管理与治理”这世界与世上的一切。我们必须了解他所给予我们的世界,才可能成为一个聪明的管家。不管做的是开脑手术,或平衡支票本,或养儿育女,我们都必须好好运用脑筋,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并能荣耀神。
我们必须澄清那些被扭曲的思想。我们都有看不清事情真相的倾向,会用扭曲的方法来思考理解事情,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我们那些私人的关系。我们常常不能够看出别人的真相,而用过去的关系与先入为主的观念来曲解别人,甚至对那些我们最了解的人。我们看不清楚是因为我们眼中有“梁木”(《马太福音》七章3-5节)。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我们若要有控制自己思想的主权,就必须积极的检讨我们或许在哪里出了差错。当我们能够吸取新的资料,我们的想法自然随之调适,得以与现实更为接近

我们也必须确定我们的思想可以与别人沟通。很多人都以为别人应该能读出他们的心思意念,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这种观念只会导致挫折。连保罗都说:“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哥林多前书》二章11节)这真是有关界线一个最好的说法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想要别人了解他们,就必须自己先说出来。

欲望
我们的欲望也在我们的界线里面。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欲望和需求,梦想与希望,目标与计划,饥饿与渴慕。我们每个人都想要满足“自己”,可是,怎么会有那么少“欲望得到满足”的“我”呢?
部分的问题出于我们的个性里缺乏有结构的界线。我们不能确定谁是真正的“我”,与我内心真正渴望的。许多的欲望都会乔装;情欲就是我们不能认知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而造成的。比如:很多对性上瘾的人一再寻求性经验,事实上,他们内心所渴望的是爱与真情。
雅各认为我们不能认知和满足内心真正的欲望,是因为我们动机不纯洁:“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各书》四章2-3节)

我们常常不主动向神恳求所欲望的,而我们所欲望的又往往与我们不真正需要的混淆不清。神是诚心地对我们的渴望感兴趣的;因为是他自己让我们有那些正当适合的渴望。看看下面的经节:“他心里所愿的,你已经赐给他;他嘴唇所求的,你未尝不应允。你以美福迎接他,把精金的冠冕戴在他头上。”(《诗篇》二十一章2-3节)“又要以耶和华为乐, 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 (《诗篇》三十七章4节)“敬畏他的,他必成就他们的心愿, 也必听他们的呼求,拯救他们” (《诗篇》一四五章19节) 神很喜欢送礼物给他的儿女,只是,神也是个很有智能的天父,他必须确定他所送的礼物对我们有益。所以,在知道向神恳求什么以前,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真正的动机又是什么。假如我们所求的只是用来满足那膨胀的自我或虚荣心,我怀疑神是否会把它给我们。但是,如果我们所求的东西确实对我们的身心有益,神就会有兴趣。
神要我们在寻求欲望上扮演主动的角色(《腓立比书》二章12-13 节;《传道书》十一章9节;《马太福音》七章11节),但我们也必须先知道我们所要的是什么,才能追求它们,满足我们的人生。“所欲的成就,心觉甘甜。”(《箴言》十三章19节)只是,这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爱, 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爱,并且响应别人的爱,这是所给予我们的最大的礼物。我们的心——神依照他的形象造的——是我们生命的中心,它的能力——可以打开心门去爱,也可以让爱向外流出——在我们生命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许多人因为受伤与恐惧,而不能爱与接受爱。他们的心门对别人紧闭不开,因此,他们内心空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但《圣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心的两种作用:接受恩典,而且让爱自由的流进流出

让我们来看看《圣经》教导我们怎样去爱。“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马太福音》二十二章37,39节)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去接受爱:“哥林多人哪!我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我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哥林多后书》六章11-13节)

我们那颗“爱”心,就像我们的“肉”心,需要有活生生的血流进流出。就像那肉心,我们的爱心也是一种“肌肉”,是信任的肌肉,它需要常常使用与运动;假如受伤了,就可能松弛或无力。
我们需要为这爱的功用负起责任,并且经常使用它。隐藏我们的爱或排斥别人的爱,都足以让我们丧命
很多人却不为自己如何抗拒爱负责。有很多的爱环绕着他们,却因为他们缺乏响应,仍然感到寂寞。他们常常会说:“‘别人’的爱不‘进来’。”一句话就否定了他们自己必须积极响应的责任。我们总是很微妙地用计想要逃避爱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心是自己的所有物,惟有担负起责任,改进我们那方面的弱点,生命才会向我们敞开大道。

我们必须为以上所谈我们灵魂的每方面都负起责任来,它们都在我们的界线范围之内,在我们的管辖之下。要照顾属于我们地界之内的所有物是很困难,而允许别人去照顾他们地界内的所有物也不是那么容易。设定界线并好好保持是非常辛苦,可是,在下一章你将会发现:界线问题是很容易辨认出来的。


《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 》

《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 》

作者:(美)克劳德,(美)汤森德 著,蔡岱安 译 

作者简介 :

亨利‧克勞德博士及約翰‧湯森德博士

       他們是美國廣受歡迎的講員,都擁有執照的開業心理醫師,共同主持全國廣播電台「新生命」廣播節目,也是克勞德與湯森德傳播中心(Cloud-Townsend Communications)、講習會、資訊供應以及教會訓練小組的合辦人。

      兩人畢業於同一所心理學研究院(Rosemead Graduate School of Psychology),獲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也在加州新港灘(Newport Beach)合開私人診所。他們合著了許多暢銷書,包括:《為孩子立界線》《為約會立界線》等。

内容简介:

你的生活失控了嗎?

別人老是佔你的便宜嗎?

你很難向別人說「不」嗎?

你因為神沒有回應你的禱告而失望嗎?

基督徒常常專注在要有愛心、避免自私自利,但往往淪為忙亂的一群,生活沒有次序,在付出愛心時,常常搞得自己也心力交猝,卻忘記自己的有限界線。基督徒往往會問:

「對別人設界線不是很自私嗎?」

「我要怎麼回答那些需要我金錢支助的人呢?」

「如果有人因為我設立的界線生氣或受傷呢?」

「為什麼設立界線會讓我感到愧疚或恐懼?」

「我可以在設限後仍是個有愛心的人嗎?」

想要擁有一個平衡健全的生活,明確的界線是很重要的。界線是個人產權的分界線,指出你應該為哪些東西負責。

       本書針對各種界線的難題,以合乎聖經的教導為基礎,給予解答,引導我們如何向父母`配偶、子女、朋友、同事,甚至自己設立健全的界線。

目录: 

感谢 译序 

第一部分 什么是界线  

第一章 一日没有界线的生活  

第二章 界线是什么  

第三章 界线问题  

第四章 界线是如何发展的  

第五章 界线十律  

第六章 界线迷思

第二部分 界线冲突  

第七章 界线与你的家庭  

第八章 界线与你的朋友  

第九章 界线与你的配偶  

第十章 界线与你的子女  

第十一章 界线与工作  

第十二章 界线与你自己  

第十三章 界线与神

第三部 发展健全的界线  

第十四章 对界线的抗拒  

第十五章 如何评估界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