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页,共 98 页« 最新...45678...最旧 »

我与吕红,及《红杉林》

  这一期海外杉林2013年春季号第一期的新人新作专栏刊登了几篇硅谷女性的文学作品其中也有我的中短篇小儿吹不散的。。。》。

 

  志交到我手上,我是既高愧。高的是,于一个余写作者来,涂成了字,无疑是一种最直接的肯定和鼓励,何况是享誉海外的文学刊物。愧的是,我的女拙作,初次涉水,不知深浅,不尽人意的地方实在很多,拿出手有些不好意思

 

 到《衫林》志,就不能不提到志的主女士。可以,如果没有在后面拿着“鞭子”抽着我往前走,《那儿吹不散的。。。》根本不可能在此刊物上有一席之地。而且,就她那风风火火的架,她的鞭子也许将来会抽得更勤,“逼着”我人向前走。

 

 一年前,因硅谷回音网站,子女教育心得,以及海留守话题,有一段,我繁亮相电视台,渐渐湾区“名人”。就在那,我认识了新城台的美的女主播平雅。后来,通平雅热心介,我有幸结识了著名海外作家兼媒体播人 -

 

 平雅介我和红认识的初衷,完全出自文人之的惺惺相惜和臭味相投。平雅,咱几个台、网站、志通吃,若有合作机,不能量更大?互惠更多?

 

 得第一次,是她刚刚播完目从演播走出来。我握手寒暄。不高,长发飘飘。她身材瘦,双眼明亮,快人快一口略湖南口音的普通。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真的笑容和爽朗的个性,多地方与我非常相似。我很快熟起来,畅谈

 

 那天快分手我一本由她担任主志《杉林》,也叫《美洲人文》。志我曾图书馆见过,但从未留心。我随手翻了翻,感是一本印刷精美,品很高的志,里面涵盖的信息量和知量都是我喜、渴望了解的。抬再看个女人,我从她的弱中看了一股正能量,股能量深深感染了我。

 

 回到家后,我上网找到了对吕和《杉林》志的介,才知道仅仅是一位才横溢的作家,有多作品享誉海内外,而且她极参加北美人文化体和侨协,是重要负责人。我和是同人,她是又一位远远走在我前面的成功女性代表。

 

 去年的父,我们终于有了一次合作机会。在平雅(新城广播台)、硅谷回音(子女教育网站)、《杉林》(海外文学志)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力,共同推出了一档高品位目 - 父节专题。首先,由硅谷回音网站起父征文比,鼓励青少年极参与投稿,然后由新城广播秀作文,并制作成有声广播,透过电 湾区听众,接着,《杉林》一鼓作气,把精品作文刊登在2012年夏季号上,不但国内外者欣到美文,也弘播了西方文化。 那次的活非常成功。几个女人合作的一台大累累。

 

 意外之喜是,通杉林》志的刊登,我女儿写的一篇作文《在翔》也被国内一家著名转载得好

 

 搞活,我走得更近。忙碌之余,我偶然也在平雅家,小聚几次。

 

 个人比我的未完成小与不,我都在哪里》,希望我能把后半部写完投稿杉林》批。而我是性情中人,不但不喜人推着走,而且很惰。我找理由:没灵感,我的子就是一团糨糊。可是灵感什么候来,我自己也不知道。

 

 接着,我到了我的女作《那儿吹不散的。。。》。是一部描写上个世八十年代,一个偏僻小城,高中生初恋情的小,一部分取材于自己的经历。第一次尝试写小然我知道它有太多的美中不足,但是,我仍然像一个呵襁褓中儿的母亲一无端偏它。

 

 那天,红说了一番,令我回味久。她:“没有人有利去干涉另一个人的生活度。平常心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很容易生怠惰。如果一个人想在文字上有所追求,就一定要自己有一个高的要求。不然,自己都不在乎,想帮助你的人也就没有信心了。”

 

 今年年初,我收到件,她她打算在即将出版的春季刊《杉林》上开辟一个新目“新人新作”,硅谷余作者的作品。她建我把那篇女作《那儿吹不散的。。。》再仔修改一下,并送们编辑审稿。

 

 ,我在一个非常忙碌段,并未太在意,而且,我自己去改,真不知道从何下手。算了吧。我并不想成名成家,不登也。于是,我洋洋地发邮去,很不负责任地,我并未有心要。目前我很忙,无心修改。要是想刊登你就自己看着改吧。

 

 哪想到红紧追不放,一次又一次写来催促。她写道:

 

花,从作灵感冲到作品完成,的确是一个付出心力力精力与体力个程。若不是出于痴,有愿意自苦吃呢?何况一部小,我了里面细腻、流的文学功底,只是稍微粗燥些,需要打磨,怎么可以就此随便放弃?


  我建你多花些时间炼压,尽快修改一下。然后本刊再编辑做嫁衣。尽可能提供精品,待作者和者和支持者都是负责任。再辛苦一个周末吧。谢谢。”

 

  封短信,我被的精神深深感,也自己的没有任感儿羞愧。于是,我拿起了笔,开始改小《那儿吹不 散的。。。》。

 

 时 间一晃,几个月就匆匆走过。四月中旬,我收到了吕红寄给我的邮件。她告诉我,小说已经排版在最新一期的《红杉林》杂志上了,因为属于中篇,略长了些,所以 只能先刊登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要等到下一期才刊登。并问我什么时候见个面吧,她可以把最新一期的杂志带给我和另一位作者Grace。

 

  就这样,上个星期天中午,我和Grace开车去位于旧金山附近的Millbrae 的Downtown,与吕红一起共进午餐。

 

  虽然我不能自诩为千里马,但伯乐却是吕红,是她对我的不离不弃,才让我对文学的梦想往前更迈进一步。感恩,是我生命的主旋律。因为,在我人生道路的每个阶 段,如果没有那些“贵人”相助,仅凭我这个惰性十足的女人,一定走不到今天这样远。所以,我对发生在我生命中的每个奇遇,都要表达感恩。

 

  吕红,谢谢!

湾区新城华人电台美女主播平雅,硅谷回音网站负责人:红花和王晓瑞。我们相聚在平雅温暖漂亮的家,享受着女主人做的健康、精美的午餐。

 

海外华人杂志《红杉林》总编吕红,红花和王晓瑞,我们在一起商谈硅谷青少年的活动,希望能有更多合作空间和机会。 

 

红花、吕红、Grace,三位硅谷华人女性,因为文学梦想走到了一起。2013年5月6日


ZT: <亲密之旅〉在Cupertino,CA, 基督之家第五家开班授课

 每一個人對愛情與親密關係都有高度的渴望,卻常置身於想愛又不敢愛,在愛中竟互相傷害的狀況。黃維仁博士整合過去30年最尖端的臨床實證研究,融合 全球數十套頂尖婚姻治療課程之精華並加入神愛的教導及聖經的真理,發展出一套實用,易行的婚姻治療培訓課程。其內容包含十二個單元, 每課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深入淺出,並使用自我分析, 二人對話, 小組對談等体驗式教學來幫助我們提升人際關係。

 

追求幸福美滿,是人生至關緊要的功課。讓Dr. Love陪你走出崎嶇,邁向遼闊。黃維仁博士即將於6月15-16日在Cupertino, CA,基督之家第五家開班授課,您曾有的迷思和困惑將迎刃而解,歡迎報名參加。

授課重點:

1. 愛的探索

2. 智慧存款

3. 了解差異與衝突

4. 和諧的兩性關係

5. 發展情感智慧

6. 原生家庭對人格和親密關係的影響

7. 四種依附型態與親密關係

8. 親密關係的四大殺手,情緒調節五大步驟

9. 關係修復的十大步驟

10.尋求雙贏,發展健全人格

11.學習饒恕

12.愛的行動

授課老師簡介:
黃維仁博士是國際著名的臨 床 心 理 學 家 , 任 教 於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被譽為“Dr. Love” (愛情醫生)。
2004年 十 月 應 邀 擔 任 聯合國世界家庭研討會之主題講員,2002年五月應美國政府邀請到白宮晉見布希(Bush)總統。黃博士在http://blog.sina.com.cn/doctoroflove,婚姻心理教育之文章點擊量超過超過百萬次。黃博士多次應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政府之邀為其培 訓 婚 姻 家 庭 與 心 理 工 作 者 。 他 是 美 國 愛 家協 會(Focus on the Family)的國際講員,使者協會,台福傳播中心,真愛協會顧問,美國基督徒心理輔導協會泛文化組召集人(AACC Multicultural Track Leader),及上海心理協會顧問。著有「窗外依然有藍天」、「愛就是彼此珍惜」及「活在愛中的秘訣」。

 

授課日期與時間:
6/15/2013(星期六) 9:00am- 6:00pm
6/16/2013(星期日) 2:00-6:00pm
授課地點:
基督之家第五家
10340 Bubb Road
Cupertino, CA 95014
(408) 996-2080
聯絡人:
陳素蘭姊妹
TEL: (626) 917-9482 Ext.143
Email: alicec@cesnac.org

5月31日前报名有优惠。
详情请在此网站查询:http://www.cesnac.org

 


把心放空 – 我的墨西哥之旅( 十三)

十二,德德拉小镇上的第一位中国客人
 
 

德德拉小镇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它位于墨西哥城约摸两小时车程的南部墨西哥高原上。


据书非告诉我,迄今为止,我应该算是第一个踏足这个小镇的中国客人。说这话时,书非并未把她自己算在内。因为准确地说,书非嫁了奇诺,抚育了两个可爱的混血儿孩子,已经算是标准的墨西哥人的媳妇了。


事实证明,我比书非更适合做墨西哥人的媳妇。书非不吃豆,在某些食物上挑嘴,而我几乎百无禁忌,给啥吃啥,吃啥都香喷喷,尤其是伊尔达大妈自制的红辣椒酱,他们都怕辣,只敢抹在Totilla上吃,而我可以空腹用勺子挖着大口吃,感觉辣得爽口,让他们大吃一惊。后来,那一玻璃瓶的辣椒酱,每次吃饭都放在我的面前,一直到我把它们吃了个精光。


在墨西哥旅行的一周时间,我从未发生过肠胃消化不良,腹泻等水土不服。书非曾经叮嘱我带些药品,怕这怕那,纯属多余。


从生疏到熟练,我也会烙Totilla薄饼

 

很快我就适应了小镇环境。出门会用简单的口语问候“早安”,微笑致意。在伊尔达大妈家,我也帮忙做些家事,比如,墨西哥人餐桌上不可少的主食:Totilla薄饼,我在观察几次之后,也可以亲手操作,一边压模一边翻饼,动作麻利,从不耽误事,俨然像伊尔达大妈的另一个儿媳妇。


我天性开朗,简单透明,有些傻大姐,非常符合墨西哥人的快乐天性。所以,伊尔达大妈一家人都喜欢我。我也喜欢他们。


其实,彼此是不是喜欢,装是装不出来的。也许可以装一两天,但是渐渐地就会露出本性。靠的还是缘分。当他们看出来我来旅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享受舒适生活,而是真喜欢山镇的纯朴风情时,他们把我当作亲闺女对待。


有一天,书非偷偷告诉我。你若是再表露出喜欢德德拉小镇的话,伊尔达大妈他们一家人,说不定就会送你一块上好的地,让你盖房子,随时来定居都有可能。


我还真有这样的念头。到老了的时候,或者想逃避城市喧嚣的时候,就在德德拉小山镇买一块地,盖一个房子,住在这里,花开花落,悠闲自在,办一个中文学校,教一教墨西哥孩子了解中国文化,为何不可? 不是镇上已经有英国人退休之后,定居在此,开个小照相馆,边玩边写边做小本生意,活得多么自在?


德德拉小镇,这个尚未在地图上发现的山镇,还有不远处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就这样深深刻印在了我的心里。


只可惜,若我一个人老了之后住在这里未免孤单寂寞。伊尔达大妈似乎了解我的心思。有一天在晚餐桌上,当我喝完一大碗牛肉浓汤时,她端详了我半天,开始问我:


“你喜欢德德拉小镇吗?”


“喜欢。”


“在这里定居怎么样? 我们可以给你一块地,然后你自己盖房子。”


“可是,我不喜欢独居。要是有个墨西哥丈夫与我相伴,倒是不错的选择。”


“你找丈夫的条件是什么呢?”


“他必须有一匹纯白的大马,还要有一块土地。清晨,他牵着马绳走在前面,而我则骑在马上,踢踢踏踏伴随着马蹄声,我们夫妻俩一起去山上的地里去种地。最好 在山上有一个房子,房子的前后左右全部种满了鲜花,远处有牛羊吃草,身边有狗儿撒欢跑跳,还有孩子坐在土坷垃里捉蚂蚱。”我的思绪随着描述飘渺到一个神仙 境地,无法回来。


“这样的丈夫不难找到。我大儿子就可以满足你。他还单身。”伊尔达大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


“只可惜,我已经有丈夫了呀。”我很无奈。


“那也没关系。你的丈夫不是在中国吗? 他又不和你住在一起。我看我儿子就很合适。你们说呢?”伊尔达大妈转头问书非和奇诺。


书非大笑起来,用中国话对我说:“千万别嫁奇诺的大哥。他在美国,比奇诺还胖。胖到不行。”


我对伊尔达大妈抗议:“你怎么偏心眼呀。若替我找丈夫,最起码也要帅过奇诺,怎么找个大胖子给我? 我不要。”


“胖子可以减肥嘛。你不也在减肥?你们可以一起减。”伊尔达大妈当真事在说。


“可不可以换一个?不嫁你的大儿子? ”我请求。


“那怎么行。 我看中的是你。不嫁我大儿子,肥水可就要流外人田。这种事我不能做。”伊尔达大妈坚决地说。


“哈哈哈哈。。。” 


书非和红花,我们在墨西哥城品尝一种叫“铅饼”的粗粮。咬不动

 


不言“谢”的孩子

不言“谢”的孩子


刚搬来的邻居夫妇都是博士毕业,从事高科技工作他们四岁的儿子眼睛象星星一样明亮,透着机灵。一问果不其然,记忆超常,对车特别感兴趣,所有车型车牌过目不忘。可让父母费解的是,他从来不记地说“谢谢”,就算别人提醒了也拒绝说。我送他礼物时也注意到,虽然他很高兴但没有道谢。

 

类似的情况在我工作的小学到高中也屡见不鲜,老师们常常感叹现在太多孩子 sense of entitlement 太强,觉得自己的所有都是理所当然,从不感恩。连一年一度的“感恩节”也被简称为“Turkey Day(火鸡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最近十多年积极心理学界对“感恩”(gratitude) 的研究反复表明,经常对他人表示感谢已经远远不是简单的礼貌常常心存感激的成人比条件相似但很少感恩的精力更充沛,遇事更乐观,更喜欢与人交往,幸福感更强。他们更不容易抑郁,妒忌或酗酒。他们更经常锻炼身体,睡眠质量高,免疫力强。类似的结果在近期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中也得到证实。比如对1,035名高中生的调查发现, 经常感恩的学生朋友更多,成绩普遍更好。相反,很少感恩的学生嫉妒心更强,对生活满意度低,更偏向物质主义(materialism)

 

         UC Davis 的心理学教授 Dr. R. Emmons 2003把随机抽取的100多名大学本科生分为三组,一组被要求每周记录5件自己感激的事,连续10周。第二组每周记录5件让自己烦恼的事,第三组每周随便记录5件发生的事情,不分好坏。这些学生在实验开始,中间和结束的时候做了关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详细问卷。结果发现第一组在实验结束时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有高达25%的提高,对未来更乐观,远远超过其它两组。类似的实验结果从中小学生有长期健康问题的中老年人抑郁症患者身上都被重复。

 

       为什么“感恩”对人的幸福感有这么大的作用呢?积极心理学界的结论是:首先,感恩增强人的自我价值 (self worth),因为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从侧面显示自己值得别人的重视和帮助。另外,感恩是一种 social emotion,加强了人际联系,而人际关系又是预测“幸福”最强的因素之一。还有,感恩让人感到自我的渺小和对外界的依赖,这样就不容易产生嫉妒或憎恨等负面情绪。

 

       值得庆幸的是许多研究证明感恩的心情和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几项实验表明对帮过自己的人通过书信,电话或亲自表达感谢,可以明显提高本人的积极情绪。另外, 我们从小可以提醒孩子多观察,体验和记录生活中值得感激的人和事。比如学前期可以在每晚临睡前数一数一天中让自己快乐的事以及明天更期待的事,象下雨天终 于可以穿雨靴跳在积水洼里,或在幼儿园摔破膝盖老师给清理并包扎好。会写句子后可以记“感恩日记”,每天至少一件,越详细越好。养成这样的习惯,会习惯成自然地多注意生活中的美好,相当于给他们注入积极基因。

 

      这并不是说让孩子完全过滤掉不好的事或人,太乐观的孩子或成人往往低估困难的程度,有碍现实。“感恩日记” 或数数祝福 (count your blessings) 要佐以其它更全面的交流方式, 比如 flower routine, 每天在晚饭时全家轮流谈谈自己一天中不太顺心的事 (thorn),应该有好转的事 (stem),最美好的事(flower),以及最向往的事 (bud)。这样可以帮孩子对生活有更现实的观察和理解,不管再困难总是可以找到希望和值得感恩的地方。

 

      我们华裔传统上不强调情绪的表达,比如夫妻,亲子或朋友之间总觉得“言谢”就见外了,其实不然。这些习惯都是言传身教中积累起来的。比如我的邻居,刚搬家 来时我和孩子尽自己所能提供方便,虽然并不是为了得到感谢,但他们从不言谢还是让我们觉得有些尴尬。他们的孩子记车型车牌那么轻松,可就是记不住“谢谢” ,和父母待人接物的习惯不无干系。

 

         所以,妈 妈每天下班不管多累也要给全家准备晚饭,爸爸不妨带头向她表示感谢;爸爸周末再想休息,也坚持带孩子参加球队训练或童子军活动,孩子也要看到爸爸的付出; 孩子能想到为父母捶捶后背,细腻的心思同样值得感谢。过年过生日收到礼物,千万别忘了亲自写封感谢信或卡。再加上春天的新芽,夏天的阳光,秋天的红叶,冬 天的初雪,朋友的友好,邻里的互助等等,这些小事日积月累,不但改善亲子关系,而且可以长远地影响孩子看世界的态度。

 

         感恩不只是一个节日,而应该是一个习惯希望我们和孩子一起,每一天都有感恩的心情,永远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把心放空 – 我的墨西哥之旅(十二)

十二,农民尼甘大叔

 

 

从山上吃完鱼后,已经是午后。盖伊用卡车载着我们一帮人, 去看望仍然在田里劳作的父亲尼甘。

 

 

自从来到伊尔达大妈家,我从未在早餐桌上见到过尼甘大叔和盖伊。书非告诉我,这父子俩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左右,就开卡车上山干活,直到下午三点多钟才收工回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农忙时节几乎天天如此。连午饭也是带在山上吃。

 

 

尼甘大叔和伊尔达大妈一共生育了五个子女,三个孩子在美国,只有小儿子盖伊和小妹妹“蓝花花”留在身边。蓝花花已经二十一岁了还未出嫁,平时在家里帮助母亲做家事,也绣花。盖伊则与父亲早出晚归,耕耘着家中的农田。

 


当卡车行驶在一座茂密的山坡上时,我的视野里,出现了一片开阔的梅林。书非告诉我,眼前这片有半个足球场大的梅树林,全部是尼甘大叔家的。

 

 

盖伊把卡车停在路边,我们一起向梅林走去。这个季节,绝大多数的梅子还未成熟,但是他们牢牢地生长在矮小枝杈的树上,丰硕累累。

 

 

奇诺和盖伊检查着前不久才嫁接的树枝有没有成活,我和书非一边摘下树上成熟的梅子吃,一边感叹,钱再多也没有什么意思,有一块实实在在的土地,在上面能种能收,那才叫心中踏实。


 

在梅林尽情摘梅子吃

 

 

从梅林出来后,我们又开去另外一座山林。奇诺说,父亲尼甘正在另一块“自留地”里忙得欢呢。


山路实在不好走,颠簸崎岖,有些地段还很陡峭。我们偶然上山来一次都被绕的头晕,尼甘大叔和盖伊却每天天不亮就开上来,一呆就是一天。这样的生活,让城里人怎么吃得消呢? 但是,这就是尼和盖伊这样农民的生活。他们已经很习惯了,该在哪里踩刹车,又该在那里提速,闭上眼睛都不会出错。


我现在也明白了,为什么在德德拉小镇看见的,几乎全部都是类似这样的破卡车。 在农民眼里,经济实惠不娇气就是最好的。就像娶回家一个媳妇,光脸蛋漂亮身材好没用,得壮实如牛,能生能养吃苦耐劳,才算是好女人。


这边的山林与刚才走过的不一样,地势更平坦。满山遍坡,种的全部都是玉米、长荚豆、瓠子等农作物。汽车刚在农田边停下,头戴草帽的尼大叔就从茂密的绿色中向我们走来。他红光满面,脸上挂着憨厚质朴的笑容。 不知为何,每次看见这样的笑容,我的内心就格外踏实和感动。


 

书非和奇诺带着我走进农田。我才发现,长在农田里十几棵粗壮的大树,并非一般的树,而是能带来很高经济效益的鳄梨树,俗称“牛油果”。


日本人用牛油果做寿司。在美国,牛油果常用来作沙拉拌着吃。但是在墨西哥,牛油果几乎是每餐必不可少的主食。我亲眼看见奇诺一家人,直接用手掰开它,拿勺子挖着吃。把它当作水果,或者餐后甜点。反正我最多只能吃一半。它的油性太高,感觉太腻。


令我惊讶的是,在山坡的高处,竟然有一座白色的暖棚。尼大叔带着我们走进暖棚。推开门进去,里面竟然全部都是他精心种植的西红柿。


在我看来,眼前的景象有些不可思议。我原以为,尼大叔他们只是传统的农业操作,没想到他却使用的是高科技栽培技术。西红柿有秩序地排列成一行又一行。奇怪的是,只有靠近地面的西红柿颜色变红,而越往上走,西红柿却依然青涩稚嫩。


大叔通过儿子奇诺翻译给我听:这种温棚里栽培的西红柿,一共可以收获九次。它们从底部开始,一层一层长熟,获得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甘尼大叔顺手摘了几个椭圆形的西红柿在我手里。而且嘱咐我想吃就多摘,多得是呢。

 

从 温棚中出来,盖伊已经从玉米地里抱来许多颗粒饱满的玉米,准备架火烤玉米吃。只见奇诺从一棵树洞里拿出几个树皮一样的东西,放进土块垒就的炉膛里,用火柴 一点,树皮立刻燃烧了起来。奇诺说,这种树皮的表面全部被油脂覆盖着。当地人平时把它们藏在树洞里以免被雨淋湿。烧烤的时候就用它点火,就地取材,实用又 方便。




我们围坐在土块垒成的炉子旁说着话,盖伊充当烤夫为我们一一递上烤熟的玉米。正好,中午我没有吃饱的肚子立刻咕噜噜地叫了起来。咬一口玉米,别提肠胃有多舒服妥贴了。尼大叔和伊尔达大妈看见我们吃得如此高兴,欣慰的神情在脸上荡漾开来。

 

 

尼 甘大叔的田地,是祖传下来的宝地。 我这里介绍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墨西哥农民,生活在他自己的土地上的生活概况。无论是甘尼,还是盖伊,我都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淡定的从容,还有满足 的心态。做一个有自己土地的农民,做一个能让土地长出庄稼的地主,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这样得到的快乐,应该是最实在、最踏实的。

 

 

而我们所谓的城市人,因为大环境的波动而时常产生的内心焦虑和抑郁,我从未在尼甘大叔这样的农民脸上看见。有土地的人,每天活着应该是很充实的。我不知道如何表达这种意思,但是相比较而言,我觉得这样“脚踏实地”的农民,总比两脚离地心无所属的人,活得更幸福。


把心放空 – 我的墨西哥之旅(十一)

十一,去山上吃鱼

 

 

来到伊尔达大妈家几天之后,我见到了奇诺的父亲尼甘,还有他弟弟盖伊。尼甘和盖伊是纯粹的农民模样,老实憨厚,目光慈祥。大家起哄让我叫盖伊“帕帕希多”,我照原话叫了他,大家都轰然大笑,盖伊的脸上立刻羞得像一块红布,本来褐黑的脸更是红黑透亮,眼睛躲闪着无处安放。

 

后来我学会了两句西班牙语:“帕帕希多”和“麻麻希达”。据说,这两句话分别用来赞美貌美的男子和女子,但是好像另有爱慕之情意。无怪乎我一叫盖伊“帕帕希多”,他就立刻脸红。他妻子艾蒂并不介意这样的玩笑,推搡着丈夫,笑得比谁都凶。

 

我看出来,这是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父母疼爱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格外亲密。农忙季节,奇诺经常一大早上山,去帮助父亲和兄弟干农活。艾蒂也时常上山给他们送午饭。

 

书非说我的运气真好。前阶段,天一直下雨,而且阴雨不断,大水冲进了小镇。可我来到之后,天空就放晴朗了,偶尔在夜里下雨。书非和奇诺商量说,要带我去山上吃鱼。“不过,不能让奇诺开车。山路崎岖弯道多,非常危险。我只相信盖伊的驾车技术。”

 

这天,在吃早饭的饭桌上,我见到了盖伊和奇诺。我道了“早安!”但见盖伊好像闷闷不乐的样子,就又说了句“帕帕希多”,但是盖伊没有像往常一样露出害羞的笑容,而是站起身走了出去。我吐一下舌头,问奇诺是不是讲错话冒犯他了。奇诺说不碍事,他们兄弟之间闹了些小别扭。

 

等我和书非吃完早饭,奇诺在院子外面吆喝我们赶紧上车,准备进山。

 

书非拿了几条毛线织的斗篷让我选。我选了一条蓝色和白色相间的套头斗篷,顺手就套进了脖子。书非笑着说:“这样一穿,和墨西哥女人没有两样了。”

 

在门口,我看见盖伊的破卡车。奇诺让伊尔达大妈坐进驾驶室,然后让我们几个统统上卡车。

 

“哇,站在卡车外面兜风吗? 真的吗? 是吗?”我兴奋地大叫起来。我都不记得,上一次坐卡车后面是哪年月的事情了,还是童年吧。奇诺夫妇还有小妹蓝花花笑我像个小孩子天真。

 

盖伊发动了卡车。我则站在上面,两手抓着栏杆,好像检阅一样,招摇过市,不时挥手向镇上的居民打招呼:“奥拉。”风吹起了我的头发,吹起了我的斗篷,吹开了我灿烂舒畅的笑容。

 


 

我开心地站在卡车顶上,身后是德德拉小镇的教堂

 

 

卡车上山了,风渐渐大了起来,冷风穿透斗篷直往身体里灌。 我被冷风呛得无法呼吸,只好蹲下身子,坐在轮胎上。道路崎岖,天气也渐渐变了脸,偶尔有雨丝打在脸上。我不得不又拖了一条厚斗篷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果然山路崎岖不平。一会儿爬陡坡,一会儿溜大下坡,还有山中的溪流阻挡坑洼不平的道路。坐在卡车上面,一点都不舒服,人左右摇晃,不扶稳把手,都有可能被车甩出去。奇诺他们还在有说有笑,我却有些胃不舒服,好像在过山车,有些头晕目眩。

 

山林茂密葱茏,各种树木植物密集如麻。这纯粹是一大片原始森林,汽车行走的道路也是多年碾压而成。有些树木高耸入云,有些灌木低矮会碰头。我现在明白了书非的话,像我们这些平日里生活在城市的人,在这里开车,真是玄乎。

 

卡车颠簸了近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一个草坡上。眼前出现几处用木板搭的简易凉棚。书非说:“宾馆到了。”我还在诧异,奇诺接过话茬:“五星级的First Class。”

 

我们一行人往草坡里面走。这时,太阳穿透厚厚的云层照射下来,呼吸着山林里的空气,坐卧在草坪上说话聊天,真是无比的放松和享受。

 

草坡上有两个养鱼塘。一个塘里是鱼仔,它们成群结队地摇摆着尾巴,在水波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另外的大鱼塘里,是已经长大的鱼。我仔细一看,池塘里清一色几乎全部是鳟鱼。

 

鳟鱼是人工养殖在山顶的。简陋的凉棚真的就是五星级酒店。

 

阳光洒下来,我把手伸入水中,还未来得及搅动,池中的鱼儿立刻敏感地四下逃散,无声地“哗啦”在平静地水中掀起一阵喧哗和混乱。水波在光中肆意荡漾,我觉得一切都美妙极了。

 

一个男孩拿来一只大木盆和一只捞鱼的网杆。我们开始动手打捞装在长方形鱼池里的活蹦乱跳的鱼。

捞鱼进网,看似简单,其实是个难活。奇诺不费吹灰之力,一网打尽。

 

长方形的池塘并不大,但是鱼很狡猾,它们会迅速沉入池底,或躲在角落里。无论我们费多大的劲,总是颗粒无收,没鱼上钩。奇诺刚只是站在一旁,冷眼旁观我们出洋相。后来看我们累得手臂酸痛,也捞不到一条鱼,于是就出场表演给我们看。

 

 

乖乖,不愧是农民的儿子。只见他用手臂把网杆在水池中轻轻一捞,干净利落,没费吹灰之力,网兜里就有四条鲜活的鱼儿。他告诉我们的诀窍,就是不要在水里胡乱捣鼓,而是要慢慢用网把鱼全部逼到角落里,然后猛然一捞一提,准保逮个正着。

 

 

奇诺的儿子按照父亲说的去做,果然有了收获。后来我也尝试了一次,竟然也捞到了大鱼。大家越捞越兴奋。直到木盆里装满了躲闪不定的鱼儿才罢手。

 

 

伙计提着鱼去下面的凉棚清理。我们在等待烹饪的过程中,一边照相,一边欣赏着森林风光。


帕帕希多盖伊被我们两个中国女人“挟持”回来,很难为情。

 

我突然发现,怎么一直没有看见奇诺弟弟盖伊的影子。奇诺说,盖伊还在生闷气,不愿意上来。奇诺让我和书非去把他“绑架”上来。还说难得有中国女人来山上,你们的面子大,他再生气也不敢发作。

 

我和书非来到草坡下面。果然盖伊坐在破车里听收音机。我们满脸堆笑,连说带劝,盖伊立刻害羞得不行,用帽子遮着脸,任凭我们两个中国女人一边一个把他挟持在中间。奇诺和他母亲妹妹看见这个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盖伊的最大乐趣是在iPhone 里玩儿游戏,照相也不闲着。

 


我让盖伊坐回到他们全家人中间,按动快门给他们照全家福。


 

等了许久,鱼还没有做好。我们坐在用木头支撑的“五星级酒店”边喝水边慢慢等待。

 

 

我实在饿极了,耐不住性子进了旁边的 厨房。才发现只有一个老人在迟缓地忙碌。没看见鱼,却看见他在切一堆土豆。泥炉灶架着一口大锅,里面的油正在冒烟,下面是熊熊燃烧的木柴。 我感觉用中国话和手势,让老人去照顾炉子,我来切土豆。老人站在旁边看我熟练地切土豆丝,眼睛都看呆了。我把切好的土豆放进碗里后,老人才醒悟过来,把一碗土豆全部倒进了油锅。只听“忽”的一声油锅里火苗串得老高。这时,小伙计端着一盆鱼走了进来。

 

 

书非看我“失踪”了太久,追过来看一看。她一进厨房就大呼小叫起来:“红花,你怎么自己动手,做起老板娘啦。可以呀。”我说,我要饿晕了,再不动手,今天只能喝西北风了。你看这一老一少慢慢腾腾,哪里像做饭的架势。我还是自己忙活比较靠谱。

 

 

后来,奇诺也忍不住进去转了几趟,出来安慰大家“快好了,就快好了。”原来,当家的女主人今天下山了,只好爷孙俩凑数互相帮忙着做饭。

 

 

又等了半个世纪那么长的时间,新鲜味美的鱼终于端上了桌。鳟鱼被烧成了三种做法:

 

烤鳟鱼、清蒸鳟鱼,另外是鳟鱼汤。每一道鱼都放着生洋葱和西红柿片。柠檬和几包饼干放在另一个盘子里,吃时在鱼身上淋一些柠檬汁,把饼干泡进鱼汤里,就可以食用了。

 

 

墨西哥人的做鱼方法实在简单,几乎没有任何佐料,连盐也不放,自己吃自己撒盐。因为鱼新鲜,也因为饿急眼了,所以感觉味道极为鲜美。 我没吃饱,可没好意思说,不然又要等一个世纪那么长时间。

 

 

跑到山上吃鱼有其独特性。在我看来,就是人与大自然共同呼吸在一起,听树叶在风中起舞,看阳光在树丛中闪动。人和啃草的羊一样懒散。 山林里布满了野花的气息和芳香,心的空灵和山林的洁净融为一体,扯着嗓子喊一声,你会空谷里听见回声。


等了半个世纪长的美味“鱼宴”。


母亲节专题:“神乃成就大事”

 2013年母亲节这天是星期天。平时周日若没有特殊原因,我和孩子一定去教会。今天尤其如此,因为,今天刘彤牧师讲道的主题,一定是关乎神与家庭、子女教育和沟通方面的道。

  穿戴整齐,我和女儿出发。今天女儿想要和我一起在成年人的大堂听道。走进会堂,里面已经黑压压坐满了人,许多母亲手中都拿着一束康乃馨,那是教会发给今天过节的母亲们的。我和女儿选择在后面的座位刚坐下,身后有人拍了我一下肩膀。回头一看,是一个叫不上名字但是面熟的姐妹。她对我微微一笑,送给我一支康乃馨。

  从刘彤牧师开始讲道,一直到最后祷告祝福结束,女儿一直坐在我身旁,握着我的手专注聆听。虽然女儿对中文听得一知半解,但是许多关键词都听进去了,还不住点头表示赞同。比如,当刘牧师讲到我们中国父母只喜欢为孩子的成绩祷告,只盼望孩子能实现当医生律师等体面的职务荣光耀祖时,女儿也随着大家一起笑,她还对我说:“牧师说的对,你们中国妈妈们就是这么现实的,不符合神的标准。”

  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刘彤牧师选择的主题是“神乃成就大事”  把梦想放在孩子心中。我个人回来后又仔细听了好几遍录音,越听感触越深。

 

  “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   以弗所书320

 

  每一对父母对儿女的付出,体现的就是永不止息的爱。而教养儿女走正确的道路,则是一门考验父母,让我们学会谦卑的功课。这个功课要做到老,学到老,用到老。

  在当今时代,让人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父母权柄威严的丧失。现在的孩子们,他们更愿意和容易接受来自外界的影响力,而父母权威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也是最让孩子不愿领受的那个。
 

 绝望之下,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有谁能救赎和保守我们的家庭?到底谁是有能力帮助我们走出外部世界的影响?《圣经》以弗所书320的这段简短的经文,解答了我们的困惑。

 

一,相信神必能成就

  神依然坐在掌管世界的宝座上。他非常乐意在我们的生命中做工,也乐意把属灵的梦想放在孩子的心中。在人无法成就的事,在神则无所不能。无论我们心中有多少的恐惧和担忧,神必会保全我所交托他的事,且必成就,直到那日来临。

  祷告,不是万全之下的办法,祷告,实乃是交托的最好的办法。作为父母,我们要为儿女做三方面的祷告:

1,求神赐下盼望的灵。 因为孩子看不见未来的远景,所以,他们看不见神在他们身上所实行的规划,只看到挫折和困境。我们要祷告,让孩子确信他们是有明天的,而且他们的明天是在神的手中。信靠神,必得盼望。

2,求神赐下信心的灵。 当今时代,孩子在面对周遭千变万化的世界时,不断面对各种压力和险恶。他们无力抗拒引诱和试探,以至于恐惧和无力而最后失去信心。所以,我们要祷告,求神用信心的灵来充满他们。

3, 求神赐下智慧的灵。当孩子面对选择时,他们不知道如何做正确选择。作为父母,我们要为孩子的智慧而祷告。“智慧为首”,神的灵与他们同在。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正确的时间做对正确的选择。

  面对青少年的所谓叛逆成长,家长几乎都有疯狂的领受。但是,请记住,不要生气,不要哀伤,而是不断为子女祷告,相信上帝的应许不会落空。

二, 相信神能借着我们来成就

  神的成就,是借着器皿来成就,而我们做父母的,就是被神拣选的器皿。虽然面对挑战和引诱,但是我们不软弱,因为圣灵住在我们的内心,他是我们的帮助者和安慰者,且借着我们要成就大事。如果你希望神能在你的家庭和儿女身上工作,自己就必须先被神改变。若你希望子女跟随神,就必须自己先跟随神。“主啊,不是祈求改变丈夫,孩子,而是请改变我。”

三,神能成就一切,超乎人所求所想

   无论人怎么想,都非常局限。天和地是无可比拟,因为“天壤之别”无可比。神的道路,远远高过我们的想法和计划。我们对家庭和子女的期望,只能带到神的面前,容许神来调整我们的盼望和期望。孩子的一生,应该走在神的道路上,走在神的心意当中,而不是我们“光宗耀祖”的自己的希望。你的孩子是从神而来,神对我们的孩子是有计划和心意的。作为基督徒的父母,我们的责任是把孩子带进神的心意和计划里面,而绝对不是把孩子带到我们自己狭隘的欲念当中。

 

  神的意愿高过人的意愿,我们所能行动的,就是把孩子带到神的面前,让神来带领我们的下一代进入各行各业中,来真正的影响这个世代。

  神的话信实可靠。若我们能信靠顺服,我们一定会看见一个新生命的改变。


母亲节,红花与女儿在生命河灵粮堂



把心放空 – 我的墨西哥之旅(十)


十,瓜达卢佩圣母大教堂



  从 金字塔出来后,我们一行人进入市区。先找饭馆坐下吃午饭再说。找到一家小吃店,桌面和地面同样不干净。又累又饿,真顾不了许多了。我看不懂西班牙文菜单, 就随着伊尔达大妈点了相同的饭。司机点的是一碗泡饭。我凑近一看,类似于中国的鸡汤泡饭,不过里面泡的都是鸡肝等杂碎,浑浊一片,令我一下子就没了胃口。


  我点的饭端了上来,又是Taco。我们互尝彼此的食物,不一会就饱得吃不动了。 小 吃店外面车水马龙,拥挤不堪,消防队拉着响笛呼啸而过。我正在观望街景,突然听见小提琴声。原来,是两个街头卖艺人。他们在饭店门口站好,开始拉欢快奔放 的乐曲,节奏明快。我的双脚随着优美的旋律不由自主地打起了节拍。一曲结束,两位艺人脱下帽子,开始每桌收钱。或多或少,食客都给一些。我注意到,没有人 流露歧视或厌恶的目光。

  我好奇,满大街的人流车流,墨西哥怎么不见自行车的身影呢?人们或者走路,或者骑摩托,甚至骑马骑驴,但是,自行车这样便捷的交通工具,怎么从未看见呢? 奇怪。


  饭后,我们和司机约好了下午碰头的时间和地点,然后,我们一行四人往不远处的瓜达卢佩圣母大教堂走去。



瓜达卢佩圣母大教堂坐落在离市区不远处的特佩亚克圣山下,是个依山而建的建筑群。因为是星期天,正是做弥撒的日子,主教堂里挤满了虔诚敬拜和聆听的人。人群中,我看见有几个女人用跪拜的姿势,一步一步从人缝中挪到靠前的地方。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钟表达特别虔诚的举动。


  不过,我倒是对书非给我介绍的创建瓜达卢佩圣母大教堂的“圣迹”传说特别感兴趣。


  话说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人入侵并占领了墨西哥城的10年后。有一天,一位叫做胡安迪戈的原住民行走在特佩亚克山的路上。突然在他面前,显现了一位肤色与印第安玛雅人相同的圣母,浑身散发着光芒。圣母告诉胡安迪戈,她是圣母玛利亚显身,让他转告墨西哥城的大主教,应该在这里修建一座教堂。


  胡安迪戈问圣母:“我怎样分辨你是圣母呢?”圣母告诉他到时候还会再显现。就这样,胡安迪戈前往大主教面前,转达了圣母玛利亚的旨意。大主教无法相信这个原住民的话,让他拿出证据来。


  执着的胡安再次跑回到得见圣母的地方祷告,果然圣母又显身了。并交给他一束玫瑰,让他把玫瑰转交给大主教。


  那时候正是12月份,按理是不该有玫瑰花的。所以,当将信将疑的大主教打开胡安用衣服包裹完好的东西辨认其详时,奇迹发生了。胡安衣服内包裹的不仅仅是朵不应季的鲜艳的玫瑰花,而且,它还散发着灿烂的金光。并且,紧接着这朵神奇的玫瑰花突然变成了黑圣母。


  大主教看到这位黑圣母时,感动万分,认定她就是这块新大陆的守护神,也说明,上帝接纳了全体印第安人成为他的子民。他立即着手在圣母现身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教堂。并命名为:瓜达卢佩圣母大教堂。


  当然,那件包裹着玫瑰花的衣服,据说现在就珍藏在教堂内,让朝圣的人更加坚定不移地相信“神迹”确实发生,证据确凿。


  从此以后,墨西哥人把圣母现身的地方视为圣地。“圣迹”传遍大地,瓜达卢佩圣母大教堂仿佛强大的磁铁吸引力,让人们前赴后继地赶来朝圣。这个被后人改良而成的长相酷似墨西哥人的圣母形象,渐渐地融入了整个墨西哥民族的感情世界中,对她的崇拜已深入人心。


  在我看来,圣母玛利亚已经变成了墨西哥人的心中偶像,被他们顶礼膜拜,很像中国人拜菩萨或者王母娘娘,风气之盛有过之而不及。在教堂外面,许多人怀抱圣母 玛利亚的全身像从我们身边经过,表情充满幸福、虔诚和满足。教堂外面的景点处,有鲜花环绕的圣母玛利亚画像摄影点,是最受欢迎,生意最兴隆的。


 墨西哥人百分之九十以上信奉天主教。 书非告诉我,奇诺的母亲就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每次家中发生大事,或者有心事,她一定前往教堂祷告祈求。如果家逢喜事,她也一定会去还原和表达感恩之情。


面对瓜达卢佩达圣母教堂的广场东侧,是一座充满现代感的类似凯旋门的建筑。没有人告诉我,它的寓意为何。倒是圆形的围墙上,分别有图画一副又一副展现。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那些画面,是讲述耶稣从被出卖,到受难,到被钉十字架,再到复活的完整故事。


  瓜达卢佩圣母大教堂人流如织。在教堂的一角,矗立着罗马保罗二世的铜像。我们顺着阶梯一直往上走。书非说,每次来墨西哥城的教堂,无论天气多炎热,奇诺的母亲一定会从头至尾走上一遍。


  终于走上了最顶端。举目望四周眺望,你会发现,广场的周围全部被教堂建筑包围着,他们形状各异的顶部全部尽收眼底,金光灿烂。


保罗二世的铜像 /  站在顶部俯瞰教堂建筑的顶部 / 天使的塑像


从山上沿着阶梯走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另外一幅画卷。绿油油的草坪,碧绿的活水,还有一组群雕。

蓝天白云碧草绿水之间,仿佛人间天堂,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的人们,向圣母玛利亚奉献上他们最美的礼物。表达他们对圣母的崇拜和敬仰。


  终于从瓜达卢佩圣母大教堂走出来。和中国的许多旅游城市布局一样,人们必须穿过一个商品工艺市场。果不其然,除了吃的小摊之外,绝大多数的摊位都在卖圣母玛利亚的画像和雕塑。


  奇诺走进一家药品专卖店,为母亲的眼疾买了一瓶滴眼药水。我们不紧不慢地在大街上溜达,围拢看一个耍蛇的艺人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耍所谓“巫术”。为了怕遭骗,也听说有小偷专门趁人多的地方“顺手牵羊”,我们赶紧离开了这个聚众的地方。


  找到在汽车里睡觉的司机后,书非提议去看“花船”和墨西哥大学。司机似乎对墨西哥城并不熟悉,开着开着就迷了路,停下来问路人,最后才找到墨西哥大学的入口处。 可惜,大学里放暑假,谢绝参观。


  司机说,天色晚了,是时候返回德德拉小镇了。奇诺并没表示反对的意见。书非很不满意,说这么早出来,才玩儿了两个景点,连墨西哥城中心都没去,似乎对我愧 疚。我赶紧说,真的没什么。两个地方玩儿得尽兴我很满意。何况,留些遗憾也好,给下一次再来墨西哥找足了理由。下次,我很想和我的家人再来墨西哥,美好的 风景和家人一起分享,是我的最美好愿望。


  其实,司机说的是对的。回去的路上,天色渐渐暗淡下来,眼看着夕阳一点点滑落下山,山群的巍峨,有清晰变得越来越模糊,最后,终于成为黑黢黢的轮廓。

  

  到家的时候,大雨倾盆而下。吃过简单的晚饭,书非为我泡了一杯柠檬叶热茶。洗了热水澡,端起茶杯。篮子里是芒果、木瓜、香蕉等水果。透过窗帘看雨水沿着街道从高坡一路流淌下去,书非在旁边轻声说着话,我感到一身的疲劳,就这样悄然释放了。


儿子的信: 来自母亲的爱

A Love From a Mom

By Kevin Chen

 

  Unfailing love and unending commitment are traits that I know only Christ can embody. For people like us, these traits come and go, slip between our fingers, as we attempt with our human nature to do things that are supernatural. God’s love and commitment through Christ is exactly supernatural, and by even God’s standards, awesome.

 

  Firstly, God’s unfailing love has been shown all throughout all time, as Paul wrote in Ephesians that “He chose us in Him 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ld” [1]. Even 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creation, God’s heart and mind conceived of a people that he would love unfailingly throughout all time, even before they manifested themselves physically. What is just as stunning is that God has an unending commitment towards his people.

 

  For I am assured that “neither death nor life, nor angels nor rules, nor things present nor things to come, nor powers, nor height nor depth, nor anything else in all creation, will be able to separate us from the love of God in Christ Jesus our Lord” [2]. God never lets go of the ones that He loves, even if we decide to turn our backs like the rebellious children we can so often be. As a good father would discipline, raise, and nurture children of honor, integrity, and character, even more so does our heavenly Father do the same for his children.

 

  But why am I beginning with an excerpt of God’s love and commitment in a letter to my mom on Mother’s Day? Should not the main subject of this letter be to my mom, who tirelessly raised me with undying commitment? Should not the main subject of this letter be to my mom, who loved both my sister and I even when fighting for that love became near impossible? My hope is that by the end of this letter, you may realize that my mom is the closest human embodiment of God’s love and steadfastness that I know.

 

 To start, my mom wakes up at 6 AM daily to walk Teddie at P Park. She loves Teddie so much, even though she had to put up with his unwanted excrements inside the house when he was younger. The simple fact of having put up with Teddie and then spending so much time with him just goes to show that her love does not only extend towards people and that it is not a short fuse; instead, it goes to even the animals in her care and causes her to be very slow to anger, just like her Jesus. 

 

 

  My mom’s love is also shown to her church and cell group, as she never fails to be hospitable to hosting celebrations and brightening up the mood to those around her. I can tell, even by cursory glances, that she makes a big deal in her friends’ lives. She has shown them love even when their lives have been difficult, even when personality clashes and obstructive psychological walls have been erected to protect from the risks of intimacy. My mom has a keen and uncanny ability to see through people’s walls and minister, although maybe unintentionally, to their pains with her glowing smile and friendly hospitality.

 

  My dad has been especially blessed with my mom’s love. In conversations with my dad, he liked joking about how my mom was not the sharpest tool in the shed, but that she undoubtedly had the biggest heart in the family. My dad experienced her love from across the world because as he worked in China on a startup business, my mother was still in the states to take care of two difficult children. Even though my dad was not able to be in the presence of her love in the states, he was able to see her love and commitment to his family manifest itself in the short daily phone calls that they shared. He was able to tune into the great things that God was doing through her in the love and strength she exhibited in her family. Ten thousand kilometers was not able to separate the ten thousand sacrifices and deeds that my mom blessed with her love.

 

  My sister has been one of the primary recipients of our mom’s love. She will not be afraid to admit that she has given our mom an incredibly hard time in raising her up in character, intellect, and safety. Many times they have fought, many times my sister and I have fought, but even amidst a hostile atmosphere, my mother was able to not only hang on to her love towards her daughter, but overcome fear, anxiety, and sorrow through prayer and following Christ’s exemplary love. I think that the primary reason of my sister’s wellbeing and peace is, besides the work of God, is my mom’s steadfast love and care.

 

 

  Finally, it has been an honor for me to be under the care, authority, love, endurance, character, humor, and grace of my wonderful mom. Her overall personality has never failed to strike me with serendipity and every moment with her has been joyful. Her personality has been molded first and foremost by the Holy Spirit and His indwelling and through that molding and shaping the Holy Spirit has had so many opportunities to show Himself through my mom’s bold love.

 

  When my mom told me that she wanted to do ministry and bring Christ’s light to China, I could not think of a better woman to do the job. Sure my mom does not have Bible school training nor does she have ordination in any churches, but her sheer example of care and love for people has proven to me that she will be a great minister of the good news in a place that so desperately needs it. I know she will be used powerfully and make a great impact in the lives of people there as she has made such a huge impact on the lives of people here.

 

I love you mom, and this letter is my admiration for the love that you poured out into your community, friends, and family. Happy Mother’s Day; have fun, you deserve it.

 

 

 

 红花的话:

  母亲节到来之际,我想,收获一份来自儿女的祝福和感谢,是每一位母亲从心底期盼的礼物,它比任何花钱买来的礼品都更显珍贵。抚育孩子成长,使他们行在当行 的道上不偏离,这是上帝托付给父母管家的责任。那么,在母亲节这天,孩子们如何表达他们对母亲的爱,他们说出的话语,就是一份对我们平时管教的回馈。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表达感恩的节日,我都会要求孩子们写出点真情实感的文章,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恩,对生养他的父母感谢。不是说我想听表 扬的话,(当然如果他们说了,我会十分高兴),更主要的是,以我喜爱写作的人看来,心里想一想,嘴里说一说,和整理思想然后写成文字,是截然不同和天壤之 别的差异。有爱,要表达出来,不在乎多少,而在乎一份感恩的心。

  今年的母亲节,说实话我没有要求儿子写关于母亲节的文章。一来他已经步入大学,课业繁重,尤其这个月是Final 考试,复习很紧张;二来孩子已成人了,世界观已经形成,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做好,他完全自己把握。

  母亲节的早上,我刚打开电脑,儿子就上来与我Skype, 我们象平时一样,随便聊了些关于他考试的话题,然后就各自在网上忙碌自己的事情。我心中纳闷,这个母亲节,难道儿子忘记了吗?怎么没有说一句“母亲节快 乐”给我?五分钟后,儿子给我的邮箱里送了份文件。我打开一看,题目是:“A Love like Christ’s” - 象耶稣的爱。

  我对儿女付出的爱,和天下所有母亲一样,只是一份平凡的母爱。儿子爱我深切,用耶稣的爱来比喻我对子女的爱,让我羞愧和难当。读完这篇理科生写的母亲节感言,我很感动。我感动在于,孩子懂我,理解我。爱是永不止息。谢谢孩子。

  我的爱,当然不可能与耶稣之大爱相比,但是我喜爱儿子写给我的这封信,也愿意分享给友人。但是,我把题目改了,变成”A love from a Mom”。

 

  祝福全天下的母亲们,在这一天都过得愉快和美满。


有爱,让身边的人不一样!


星期五晚上,照例是我们小组的读经分享活动时间。下午,我特意去超市买了一束红色玫瑰花,准备带给小组的每一个姐妹,以表达对母亲节的祝福。

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了一支玫瑰花。大家一起照相,热热闹闹的,屋子里充满了温馨的欢笑。组长阿超夸我是一个有心人,他却不知:母亲节送玫瑰,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 

爱要分享,爱才温暖。

一个心中有爱的人,会让身边的人感觉不一样。 

请所有做儿女的,都在母亲节这天,不要忘记对母亲送上祝福:“节日快乐。谢谢您。”

阿超总说,他很想抓住我的招牌笑容/ Signature Smile。昨晚在分玫瑰花时被他抓拍到了。记得当时的情景是,我把所有玫瑰花发给在场的弟兄姐妹,还剩下几朵。我开心地说:“剩下的所有玫瑰花都归我啦,哈哈!” 

转帖一个朋友发给我的帖子,在母亲节与大家分享: 

+=

為你做牛做馬的女人就是媽,你怎能不愛她?



3歲時:媽咪,我愛你。    

10歲時:媽,隨便啦。     

16歲時:我媽真的很煩。    

18歲時:想要離開這個家。     

25歲:媽,你當時是對的。    

30歲:我想要去我媽家。    

50歲:我不想要失去我媽。   

70歲:只要我媽還能在這,我願意為了我媽放棄一切。




對媽媽,我們說的話最多的是:

媽,我衣服在哪?”

媽,我們晚飯吃什麼?”

媽,我能出去嗎?”

媽,我餓了。




而對爸爸,說的最多的
 話是:

.“爸,我媽在哪? 

我們都有一個好媽媽,怎能不愛她!

生病時,媽媽說:別嚇媽媽;

吃飯時,媽媽說:別管媽媽;

結婚時,媽媽說:別牽掛媽媽;

媽媽病時,媽媽卻說:媽媽沒事。



我有一個好媽媽,時光請你別傷害她,

如果有一天,當媽媽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

請你緊緊握住她的手,陪著她慢慢走,就像當年她牽著你一樣。


第 6 页,共 98 页« 最新...45678...最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