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北京高考状元被美国11所名校全部拒决的原因

2010北京高考状元李泰伯申请美国11所名校全部被拒,当时全国一片哗然。看一下所报的大学: Brown, Caltech, Columbia, Duke, Harvard, MIT, Princeton, Stanford, University of Chicago, Williams, 和Yale。对很多优秀的美国孩子来说,其中某些大学并不是很难进的。更令人不解的是,李泰伯所在的国内高中,当年有近30人被美国排名前20的名校录取,其中哈佛就有两名。

所以,本人觉得有必要聊聊,也许对我们在观念上有些帮助。

看看他的表现: 总分703分(也许相当于SAT I 2380分吧),平时成绩杰出,而且是班长,学生会主席,校模拟联合国主席,两次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作文竞赛二等奖获得者。另外,对他的一些评语是:李泰伯是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他从小学钢琴,爱好画画,热爱莫扎特音乐。从李泰伯参加电视答辩和参加校内外活动看,他具有较强的语言和社交能力。

当时这一事件,引起份份评论。有人这样说:

1.“最主要的问题恰恰出在人们都忽略的地方:李泰伯的学生会主席和党员身份。”

本人以为,这些人还留在30年前的观念。那另外30名同校进美国名校的学生都清一色非党员吗?现在在美国努力的,以前都是非党员吗?显然,这一点并不成立。

2.“既然有志到美国留学和发展,就应该具备国际视野和生活智慧。既然要到美国发展,就要为美国所接受,与美国的主流价值接轨。”

本人以为,这种说法有点抽象,什么叫“美国的主流价值接轨”?有多少来美国攻读的,有几位是先“接轨”后进美国的?

3.“美国人更注重的是考场外的个性特长、实干、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心。”

本人以为,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道理。在美国,这点真的很重要。但本人看到一些进哈佛的,这点是很弱的。所以这不是主要原因。

4.“他在美国大学的申请中写下了这句话:I love everything I do,and do everything I love,并把它当作主题”。有人说他“或者是没有证实独立思考能力,或者是表达不当。”

本人以为,Essay是相当重要。但他的主题并没有相当不妥。没看过他的Essay,不能评论他的Essay的好坏。
但这主题也可以说相当有个性。只要写得恰当,不会因为这主题,11所大学都把他排除了。

当然,优秀的孩子,不在于一时得失。最终还是进来MIT。但是,回顾当时他落榜的原因,还是有必要的。假如能一步到位,岂不是一件美事吗?

那他到底是因为什么落榜的呢。本人以为,原因很简单:
软的太硬,硬的太软

1. SAT I只有2240分

众所周知,对华人孩子来说,想进那些大学,2240分是太低了。有2350分才能有胜算。

2. 没有AP,以为这个重要性不大

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AP课的成绩不能取决定性的作用。但完全没有AP课,就是一个决定性的反作用。没有AP课,加上那么多课外的活动和头衔,就是双重的决定性的反作用。换句通俗的话,就是不务正业:学业上挑简单的,却参加大量的课外活动。这样在报大学时,起相当的反作用。

3.美式竞赛AMC-AIME系统成绩不算最好

虽然,他有“两次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作文竞赛二等奖获得者”。但那是国内的比赛。美国人没法作比对。美国人会较看重AMC的成绩,因为是美国人的标准,可与其他申请者比较。换句通俗的话,虽然在国内比赛有奖,但美国标准的比赛很差,那就是不过硬。美国人才不会去仔细分析,是英语原因还是什么客观原因。

如今,许多补习学校大谈“升学趋势”“升学潮流”,这些信息也许很有帮助。但是,要想进名校,最重要的还是硬材料:学业成绩

在本人的书中,对报大学的点点滴滴都有详细的讨论。
您可到Amazon上搜一下“toward harvard”或“toward harvard must know”。
这书,会对您有很大大帮助。

Share the joy
  •  
  •  
  •  
  •  
  •  
  •  
  •  
  •  
  •  

发表回复